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7-17 总第36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7-17 总第365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5期

发布时间:2014-07-17

肾病

标题导航

中国腹透:成长与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4-07-17来源:《医师报》作者: 本报记者 牛艳红  阅读: 154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近日,《国际腹膜透析》(PDI)杂志发表专刊,重点介绍了中国腹膜透析(腹透)的发展和进步,及其中国腹透在国际腹透界的引领作用。

PDI主编Martin Wilkie教授及前任主编Peter G. Blake教授在专题述评中指出,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北美与西欧的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发生率增长已趋缓,但发展中国家发生率仍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国。

1999年中国慢性透析患者约有4万,2007年达到10万人,而现在已超过26万人。虽然各地腹透的使用情况差异很大,但总体上约占15%的透析治疗患者,相当于我国有4万例腹透患者,人数仅次于墨西哥。

该专刊共包括7部分内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余学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方炜、倪兆慧、钱家麒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刘志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明辉、董捷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教授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医院在腹透方面的管理与临床经验。

Wilkie与Blake提出,这一系列文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中国腹透中心的规模之大,患者众多在带来相应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会,丰富的经验使这些中心诊疗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其次,尽管患者人数众多且快速增长,给这些中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肾内科医生在创新诊疗方式和改善质量方面仍饱含热情。然后是肾内科医生进行腹透相关大型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的意愿,这表明在中国的学术中心,腹透实践与研究已适当地整合在一起。

然而,他们指出,虽然中国腹透技术已取得惊人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经济的制约限制了新治疗方案及节省人力的自动化腹透机的应用;在一些中心,患者透析需要自付部分费用,可能阻止有些患者开始或持续腹透。而且,这些中心很有可能并没有达到专刊中所描述的水平。此外,还有大量患者生活在农村或西部偏远地区,无论是提供哪种透析方式都挑战性十足。


中山一院腹透管理受赞誉

PDI杂志专刊特别介绍了中山一院腹透中心管理的成功经验。Wilkie及Blake在专题述评中指出,“中山一院腹透中心是目前国际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腹透随访患者超过1000人;如果包括腹透卫星中心在内,腹透随访人数超过2000人。腹透中心具有良好的患者生存率、技术存活率以及较低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率;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腹透研究,许多文章发表在国际有影响的杂志;该中心创立的腹透卫星中心模式是腹透患者快速增长阶段保证高质量腹透的良好方式”。

近年来中山一院腹透中心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腹透操作规程,包括腹透置管、患者培训和随访、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和再评价,随访患者数量迅速增加,从2005年的297人增至2012年的1000多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图1)。

“中山一院应用腹透技术治疗ESRD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余教授指出,该院腹透中心1、2、3和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4%、87%、81%和64%;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8%、95%、91%和86%;1年导管功能完好率为94%,腹膜炎发生率为 1/68.5 个患者月。糖尿病及老年腹透患者3年技术存活率均达到90%;1、3、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0%、63%、36%和79%、56%、30%。

关于远程腹透患者管理和腹透技术推广,中山一院于2008年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腹透卫星中心模式。余教授表示,“腹透卫星中心项目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强化了中山一院腹透中心60%以上市外患者的管理和质量,另一方面使广东省腹透整体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卫星中心的创立和实践还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中山一院围绕提高腹透质量和推广应用进行了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际肾脏》、《美国肾脏病杂志》等发表论文60余篇。国际腹膜透析学会预防腹膜炎指南引用了PDI上刊发的腹透卫星中心文章:“该报道显示了如何以卓越中心为示范,构建卫星中心服务模式,提高边远地区的腹透质量,并获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由于在腹透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余教授还获得2014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国际杰出研究者奖。


blob.png



中山一院腹透五大经验

优秀腹透团队  余教授从科室导向、人员配备及政策落实方面大力鼓励和推广腹透。团队专职医生均经过严格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培训,并到国外肾脏病和腹透中心学习。腹透中心配备13名护士,均具有专业护理技能、腹透临床知识及教育患者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标准化腹透操作和管理流程  按照国际指南进行规范化腹透操作和管理;结合中心患者特点,建立符合中心特点的腹透管理标准化程序,达到科学化、高质量管理腹透患者的目的。

持续质量改进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对照质量标准提出并实施改进策略,使中心质量不断提高。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  重点围绕残肾功能保护、腹膜功能保护、腹膜炎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腹透患者管理、腹透中心建设等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通过科研提高中心整体科研和管理水平,促进腹透质量提高。特别注重腹透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强化患者科学管理。

多学科和亚专科的支持  肾脏病临床诊疗平台、血液透析中心、肾脏移植中心和肾脏病实验室等为确保高质量腹透及ESRD一体化治疗提供了保障。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