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青光眼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制定了《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新共识强调了青光眼的基本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眼压、眼底、视野和前房角检查。(中华眼科杂. 2014年5月第5期)
新共识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分成高眼压型、正常眼压型以及高眼压症。在POAG治疗原则里引入个体化与综合化的治疗理念。药物治疗建议前列腺素类衍生物作为一线用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诊断中强调了筛查的重要性。激发试验采用了改良的激发试验。PACG手术治疗分别介绍了周边虹膜切除术、滤过性手术等的适应证。
追求“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基础检查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葛坚
新共识强调应重视青光眼诊治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青光眼医生应掌握前房角镜检查、眼底视盘检查、视野与眼压判读,而不是一味过度追求“新技术与新设备”。
特点一 青光眼治疗目标不只是降低眼压至正常,而是要“为患者设定个体化目标眼压”,此点为重要转变。目标眼压是指能阻止青光眼损害,或将疾病进展降到最低时的最高眼压。强调青光眼患者的个体化诊治,应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眼压高低、期望寿命、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如年轻的青光眼患者,“目标眼压”应该较低。而年龄大的青光眼患者,“目标眼压”可以较高。同时,不过于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让患者愉快地与青光眼“共存”。
特点二 新共识将“高眼压症”归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原因是眼压>25 mm Hg且中央角膜厚度为≤555 μm时,发展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高,建议给予降眼压治疗。
特点三 POAG药物治疗首选前列腺素类衍生物作为一线降眼压药。单独用药不能达到目标眼压时,可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固定配方联合制剂治疗。手术治疗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作为部分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POAG治疗中视神经保护治疗也应引起关注。
特点四 建议针对高龄、浅前房、窄房角解剖特征的人群以医院为基础进行PACG的机会筛查,筛查优先考虑使用房角镜,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超声生物显微镜及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筛查。PACG手术治疗中,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指征是符合滤过性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指征参照白内障手术适应证。单纯白内障手术的指征为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又需要做虹膜周边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可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来治疗。
改良后激发试验提高PACG诊断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王宁利 牟大鹏
新共识推荐应用改良后的暗室激发试验,以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我国PACG的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患病人数的一半。预计至2020年,我国PACG患者将达到1000~1200万,由它引起的致盲率高达25%~43%,所以PACG已成为危害人民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在健康人群中筛查PACG。新共识中也强调了PACG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暗室试验是为PACG筛选,设计的一种激发试验,可以从可疑原发房角关闭患者中筛选出高危患者,虽然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得出的阳性结果却能够为PACG患者作出明确诊断。
暗室激发试验是以患者暗室试验前后眼压的变化作为判断指标,眼压升高>8 mm Hg者为阳性。采用这种判断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一般房角功能关闭> 1/2时,眼压才会升高,若仅根据眼压变化标准判定试验结果,当房角功能关闭范围< 1/2时,眼压将不升高或稍微升高,则可能被判为阴性结果,增加了漏诊机会;另一方面,部分患者暗室试验后眼压升高并非由房角关闭所引起,如果单纯以眼压升高为标准,将增加假阳性率,增加误诊率。
新共识提倡应用改良后暗室激发试验,即患者于暗室条件下闭眼行 3 min暗适应。暗室条件下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或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房角闭合状态,并观察上、下方、鼻侧及颞侧的房角闭合状态。随后进行1 h暗室俯卧实验,暗室内测量双眼眼压后,给患者戴上眼罩俯卧于诊查床上。俯卧时要求背部平衡,眼球不能受压,1 h后尽快测眼压。若3 min暗适应后房角关闭超过180度,1 h暗室俯卧实验前后眼压差值≥8 mm Hg为阳性患者。
改良后的暗室激发试验以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两项观察指标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诊断率。
新共识尚需更多临床研究以求完备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袁援生 钟华
新共识把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诊疗指南中,作为临床青光眼诊疗的依据。与既往指南或共识相比,新共识保留了重要的基本概念,对有争议的部分求同存异。
第一,新共识仍然强调了基本检查对于青光眼的重要性,对眼压、视野、眼底和房角的评估给予了高度重视。第二,PACG中引入了国际地域性和眼科流行病学组分类的观念,在保留传统国内PACG分类和分期的基础上,接受了可疑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到PACG的分类方法,对阐明PACG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更多指导性意见,为不同时期和严重程度的PACG诊疗提出了治疗方案,使共识的临床实用性大大增强。第三,在POAG诊疗中,首次明确提出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可作为一线用药,使我国青光眼药物治疗指南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对有争议的POAG分型仍然维持了原来的高眼压型、正常眼压型和高眼压症三类,并给出了操作性比较强的诊疗建议。其中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可作为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也在共识中提出。
虽然修改了很多次,但青光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很多问题难以达成一致,因此没有写进共识里。比如白内障和PACG的问题,POAG如何进行分期从而指导不同的治疗方案,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意义以及Ex-press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等。对此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讨论才能得出可靠的循证依据,形成统一的指南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