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14 总第44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14 总第44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8期

发布时间:2016-04-14

人文

标题导航

患者眼中的好医生

发布时间:2016-04-14来源:《医师报》作者:王岳  阅读: 53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一定尊重患者,敬畏生命,恪守“患者至上”。希波克拉底将医患关系比为师生关系:“我将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那个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所以医生原本应当对每名患者都有感恩和尊重之心,在做任何临床决策时,医生都应当将“患者至上”作为评判决策对错的“金标准”。然而,今天医务人员的思想深处却有另外一个词根深蒂固——“求医问药”。一个“求”字就能感受到医者的高高在上。我们会在出门诊时,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吗?而不是直接问“你哪儿不舒服”?我们会在病区遇到自己的患者主动打招呼吗?我们会临下班再去病房看看患者吗?我们会在查完体之后和患者说“谢谢”吗?谢谢他对你的那份信任,谢谢他让你的支架放得越来越顺畅……

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一定是一位博学却不傲慢、不冷漠的朋友。医生这一职业非常容易对患者表现出“冷漠”。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又使得医生容易“傲慢”。今天“学习型患者”比以往更需要医生的帮助、安慰和宣教。强烈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使得患者见到医生往往都非常失望,为了继续治疗,他们不得不将各种不满积蓄、积蓄、再积蓄……最后一次性的爆发出来。所以医生必须克服“冷漠”,尽量理解患者,体谅他们的痛苦和不便。

我们应该用好“学习型患者”这一最未充分利用的医疗资源,不再把患者看成医疗服务对象,而是看作医疗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仅仅抓住“患者安全”这一共同关切,降低医疗风险。如果医生可以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工作,“冷漠”自然会离我们远去了。

人类从不怕遇到问题,怕的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警醒的是,国内绝大多数医学教育并没有因为社会发展和需求之改变进行大幅度改革。可喜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引领了这一改革,率先设立了学科最全、阵容最强的国内医学人文研究院,同时,借鉴北京大学校本部校园文化建设,力推学术与实践并举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改革。

我想告诉我们的医学生以及广大的一线医务人员:我们爱医学,我们更应该去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