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14 总第44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14 总第44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8期

发布时间:2016-04-14

肿瘤

标题导航

探索精准医学与全程管理落地之策 (上接第19版)

发布时间:2016-04-14来源:《医师报》作者:赵佩 于伟  阅读: 45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学科合作】

牛晓辉  骨转移手术干预的合理时机和方式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骨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约50%的患者在初诊或最终发生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机制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首先要理解骨骼是以骨小梁为基础的,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而骨转移的发生和发展是以肿瘤细胞为单位,经血行途径转移,其基本机制是肿瘤细胞激惹破骨细胞活性,继而破骨细胞溶解骨小梁,创造肿瘤生长空间,进而肿瘤细胞增殖,造成更严重的溶骨,骨破坏的结果往往是肿瘤包块形成,骨强度下降,人体运动功能受损。

骨转移的治疗

目前骨转移的治疗主要包括对肿瘤的治疗,镇痛药物治疗和双膦酸盐治疗。其中肿瘤治疗又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其地位是辅助的,往往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骨转移包括成骨转移、溶骨转移和混合性转移。没有经过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临床上常表现为溶骨性转移,目前尚未见到成骨转移。但经过治疗有效的乳腺癌,往往表现为成骨增加,即转变为成骨转移。需要注意的是,位于脊柱椎体的转移灶,经过治疗的成骨转移,可造成脊髓或神经压迫,继而引起临床症状。这是临床有效的表现,而不是无效的。

外科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截除肢体,预防和治疗骨折,预防和治疗截瘫,协助诊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外科治疗原则,通俗地讲是“帮忙不裹乱”。截除肢体并不常见,但如果肿瘤巨大,无保肢条件,作为解除痛苦、去除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完全可以应用于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癌的,经过截肢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可以获得痊愈,获得长期存活。

对于骨转移病灶引起的骨折,重在预防,骨肿瘤医生有非常成熟的方法对病变骨骼进行评估,如果有骨折风险,一般建议在处理完后再开始其他相关治疗,治疗的方式常常是内固定。对于脊柱病变,如果造成截瘫,往往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也是重在预防,如果已经发生截瘫,往往要求尽快减压,解除压迫,提高截瘫恢复的可能性。

骨转移的诊断

对于协助诊断,往往是肿瘤内科医生最需要骨肿瘤外科医生帮助的,因为是否有骨转移的诊断往往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骨扫描并不是诊断骨转移癌的金标准,骨折、骨关节炎、Paget’s病、骨肿瘤、骨感染、骨软化症或佝偻病、纤维异样增殖症、缺血性骨坏死、无名骨痛、放射性骨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骨扫描异常。

2005年CORR有研究表明:转移癌患者经过外科治疗和未经过外科治疗相比,患者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均可获得明显提高。

blob.png

陈佳艺  乳腺癌脑转移的局部治疗选择

不同分子分型/期脑转移发生率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介绍,实体肿瘤中,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概率仅次于肺癌。不同分子分型/期别乳腺癌脑转移发生率不同。初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最终发生脑转移的比例只有2.5%;初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约为7.6%;初始Ⅳ期患者则高达13.4%。

分子分型对脑转移的发生率影响已得到大量回顾性研究证实,在一随访15年的数据库中,可发现在早期可手术乳腺癌中,管腔上皮A型、管腔上皮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基底样和三阴性非基底样患者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2%、4.7%、14.7%、10.9%和7.2%。

而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7%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其中2/3以脑转移作为首发部位。该类脑转移高发患者有无有效手段预防和干预脑转移的发生?不同的抗HER2靶向治疗是否会影响脑转移的发生率?CEREBEL研究结果显示,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都没有降低CNS转移发生率。

除分子分型,还有其他因素对CNS转移风险有影响:35岁及以下患者5年CNS转移发生率达20.5%。临床上应高度关注HER2阳性,尤其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及35岁以下三阴性乳腺癌等高危脑转移患者。

乳腺癌脑转移影像学

影像学显示,乳腺癌脑转移的双侧大脑半球占复发病灶的80%,小脑占15%,脑干占5%。同时,乳腺癌的脑转移有高比例的脑膜累及。不同分子分型来源的脑转移在影像上没有典型特征。脑转移灶和原发灶分子分型高度保守(90%以上符合率)。

局部治疗选择

目前脑转移患者的局部治疗主要有手术,全脑放射治疗(WB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SRS)。不同手段之间如何搭配,首先要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判断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到何程度的局部治疗更有价值。

RPA指数是传统脑转移的预后指标,但RPA指数未考虑特定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且资料库古老,无法反映现代全身治疗模式。故目前在特定肿瘤中,常采用更反映肿瘤生物亚型和治疗模式的新型预后指数——GPA。

对于乳腺癌脑转移的局部治疗手段(手术,SRS和WBRT)的优化,总结来讲,主要有:单个转移灶超过3~4 cm,且影像上有占位效应,首选手术切除±WBRT;单个转移灶如果影像学上不超过3~4 cm,且无症状,首选SRS±WBRT;如有2~4个转移灶,但是没有明显症状,仍可在与患者沟通的前提下首选SRS±WBRT;如有多个病灶,且无手术可能性,伴有临床症状,考虑WBRT,并考虑后续SRS的可能性。预后良好,随访依从,且年龄低于50岁的,1~4个转移灶,没有明确占位效应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SRS,密切随访。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护海马的全脑放疗的放射治疗新技术,将在局部控制和认知功能保护方面获得平衡。

(下转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