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14 总第44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14 总第44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8期

发布时间:2016-04-14

核医学

标题导航

“十三五”规划助推核医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6-04-14来源:《医师报》作者:武冬秋  阅读: 51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4月9~10日,第五届中国核医学医师年会在漯河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科主任培训”。会议热点包括十三五规划期间核医学科发展建设规划;核医学科室筹建、改扩建的政策法规要求;核医学影像诊断和体外分析的质量控制;及核医学科室管理和运营等。来自全国的核医学医师进行学术报告及疑难病例谈论。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田嘉禾会长表示,本次会议不仅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年一度的交流与总结,交流过去取得的成绩,总结存在的不足,使今后核医学的工作能更好地开展。今年是中国核医学发展60年,第二个60年该如何发展?“十三五”期间核医学如何发展?通过这次的讨论可更好地助推核医学的未来。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李亚明主委表示,核医学走过60年,60年核医学为我国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少努力与贡献。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健康肩负着重任。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赵自林会长说,与60年前相比,我国核医学在设备、技术、服务及人才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分子影像技术及精准医疗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核医学在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表示,核医学作为医学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医学诊疗上不可替代,在各医院中的地位牢不可破。核医学现有8000余成员,以后队伍还会不断壮大。核医学的发展需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应用,如指南制定、推广及研究等,让核医学行业实现更多的同质化。

blob.png

河南省核医学起步较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星敏教授介绍了河南省核医学的发展现状。他指出,1976年在郑州召开三省一市(山西、河北、河南、北京)“放射性核素诊断食管癌经验交流及技术协作会议,为河南省核医学会的组建奠定了基础,1986年成立河南省核医学分会。

随着核医学专业内容的增加、业务量的提升,核医学专业队专业队医疗卫生事业中的贡献越来越大。

从国际角度看核医学正负走向

香港养和医院何志礼教授说,核医学未来的展望不单以临床和科研的需求为主导,也会跟随着领导方向的模式改变及生物技术的进步。过去十余年,已发表的国际文献显示,放射科的数据主要基于临床与统计数据,而核医学的功能性研究却是以科研和创新为主。

近年来,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放射科的展望是追踪剂”,这句话不仅是在赞扬核医学的进步,也暗示着一些动机。正面动机是有益于综合医学影像科的进步,如美国一些知名的医学影像中心的领导已委任核医学专家担当,从而主导分子材料及追踪剂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负面动机是不少国家的放射科试图吞并核医学。他们提出一种“互惠培训”的战术,以使他们可接手核医学。

但是,合并两个领域是否是唯一选择?为此,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核医学专家是否可以提供适宜的结构及解剖方面的训练,而不需放射学家提供的“互惠培训”?二是未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受训者需学到多深的层次?是否一定要学习那些放射学领域中与诊断不相关或用处不大的“大量细节”及“多余信息”?

教学医院讲核医学硬件与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李彪教授指出,核医学现象在分子水平成像中至关重要,设备从传统的单模式逐渐向双模式和多模式方向发展。SPECT/CT及PET/CT的引进,说明核医学迅速发展,分子影像核医学在快速发展。

目前,核医学的发展仍存在不足,核医学从业人数<1万名,全国1784家三级医院,设有核医学科的仅为650家,SPECT及SPECT/CT<700台,PET/CT<300台。

基层单位核医学科实施一县一科,大型三级教学医院核医学科对提升核医学影响力具有引领作用。教学医院需重点突出及全面均衡发展,诊断与治疗、体内与体外、临床与科研相互结合。

核医学科室发展最主要的人是科主任,科主任是主引擎,副主任是助推器。

核医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临床需求越来越多,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的发展;公众对放射性的恐惧等。目前的主要策略是全面推动从单模态向双模态及多模态影像技术发展;新型分子影像探针研发并加速临床转化积极开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继承和发扬体外免疫检测。

核医学发展有赖于硬件设备、人才梯队及放射性药物。

县级医院谈“请进来  走出去”

山西汾阳医院武军教授就核医学在其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及未来的规划做了详细介绍。

2010年,汾阳医院为三甲复审而筹建设置了临床核医学科,开始科室只有4个人,其中内分泌科1人,检验科2人及影像科1人。由于缺乏设备及业务,得不到临床认可,导致后来只剩下1人,成为空壳核医学。核医学的发展与医院情况很不符。今年1月山西省核医学“一县一科”构建远程协同诊疗体系项目启动会召开。

做好科室建设,让核医学成为“合医学”。

“请进来”,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与汾阳医院共同承办的2014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核心脏病学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学习班暨山西省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走出去”,外出参加各种学习班及会议,参加科学出版社及中国医药出版社《教育部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核医学)第三版》及《十三五规划教材(核医学)》的编写工作。

“多交流、多学习”,多宣传,拓展临床应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针对临床病例,与临床科室进行充分沟通;针对临床科研课题,如何利用核医学技术;立足临床,解决临床的实际需求是工作重心。科普宣教抓时机,让各级医务工作者知道核医学能做什么,与其他影像检查的区别及安全性如何等。到更基层的单位去,让更基层的医院、卫生院、诊所的工作人员知道、了解核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