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24 总第43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24 总第43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5期

发布时间:2015-12-24

时评

标题导航

大数据时代:拥有知识≠拥有智慧

发布时间:2015-12-24来源:《医师报》作者:白岩松  阅读: 52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从一个媒体人和健康宣传员的角度,对于所谓的大数据,我想说:

第一,数据与行为。“知道”不等于“行为”,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智慧”。

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知道了就会有好的行为发生,二者并不直接划等号。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整个艾滋病的增长过程中男同占到80%,连续五年每年平均在大学校园里艾滋病的感染者增量是35%。这些大学生们并非不知道相关的防护常识,但在关键时刻却不使用。因此如何把“知道”转变成“行为”是我们在拥有数据之后一定要去思考的事。

台湾有位教授曾说过,现代人以为他们拥有了百度、GOOGLE就什么都知道了。现代人多识少智,而古代人由于没有知识的获取来源,必须仰望星空,因此他们智慧更多。

第二,数据与常识。任何数据都不会塑造新的常识,而是在捍卫与常识有关的最核心的内容。我们期待数据更有助于捍卫健康常识,而从事健康知识传播,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这一点是当下中国特别重要的工作。

第三,数据与内容。仅仅关注数据并不够,必须要关注与数据有关的有效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发挥功用。

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40多万种,但其中至少有10万种年销售量连5本都不到,因此这10万种是无效的。当然,这10万种书中,不排除有几本的发行是中国出版界的大事,但是剩下的99.9%都是“垃圾”。

第四,数据与改变。一切数据都是为了帮助读者尽早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投其所好(hào),变成投其所好(hǎo)。很多媒体发布的内容是“投其所好(hào)”,读者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如何把健康资讯变成对读者有用的,是对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以及健康知识传播者的最大考验。

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但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拥抱。

(根据作者口述整理)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