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在高收入地区,由于相关预防措施到位及受伤后多途径诊疗,伤害造成的负担已大大降低。然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伤害比率仍居高不下。(Inj Prev. 2015年12月3日在线版)
作为全球合作的一部分,研究者利用2013年的全球疾病负担最新数据,评估1990-2013年,全球 21 个地区、188 个国家中26 项伤害原因及 47 种伤害类型的影响。研究者使用如下数据进行分析:受伤人数、因受伤导致的死亡数及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通过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计算)。
全球总体伤害负担降低 DALY损失率年降1.6%
研究显示,在 2013 年全球有9.73 亿人受到伤害,需要就医治疗,占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的10.1%。有480万人因伤害死亡。伤害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道路伤害、自我伤害、跌倒及人际暴力 (图2)。
在需要治疗的人群中,有5.8%(5620万)需要住院治疗,其中,38.5%(2170万)发生骨折;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中,75.2%(6.89亿)受轻伤。
在全球所有地区,除80岁以上人群,男性受伤比例均远高于女性。儿童受伤害值得关注,在15岁以下男童中,每10万人DALY损失率有很大差别,西欧最低(468.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最高(6471.4);在15岁以下女童中,同样是西欧最低(307.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最高(4788.1)。从全球来看,道路伤害为儿童DALY损失率最重要因素。
1990-2013年,从全球总体来看,伤害DALY损失率降低了30.9%,年下降率为1.6%。而不同地区伤害DALY损失率变化有很大差别,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降幅最大(54.8%),大洋洲则升高6.4%(图1),除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部、中部、南部四个地区外,全球各地伤害DALY损失率都明显下降。在高收入地区中,西欧和澳大利亚降幅最大,东亚、北非和中东、中欧、东南亚地区分列第二、三、四、五名。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增加自我伤害降低
从全球来看,自1990年以来,道路伤害整体上已明显下降,但多在高收入国家,如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家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采取良好预防措施,其因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已明显降低。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道路伤害却在上升,如中国等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道路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和DALY损失率相对较高,道路伤害死亡人数正在显著增加。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伤害研究部主管 Rebecca Ivers教授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道路安全法不健全,未囊括道路交通伤害全部主要风险因素。而且,即便有相关法律存在,但因执行力差,导致道路交通伤害问题进一步恶化。”
Ivers补充道:“健全的法律加上良好的教育及执行力是减少伤害死亡率的关键。”
自我伤害是伤害致死的第二大主导原因,也是伤害 DALY的主要原因。1950-1995 年,WHO报告自我伤害死亡率一直在增加。自我伤害 DALY 中有半数以上发生在东亚和南亚。然而,1990-2013 年这两个地区的变化趋势却相反,东亚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南亚则呈上升趋势,尽管上升不明显。
研究者指出,过去20年间,中国(东亚国家)和印度(南亚国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迅速,因此需要其他因素来诠释这一相反的趋势,如财富增长的分布、文化变迁、更易获得心理健康治疗、更易暴露于自我伤害的主要途径及其他因素。
建立创伤登记系统十分必要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人口生命状况登记覆盖率很低甚至缺失,数据的标准化、完整性及准确性方面均存在问题。Ivers 教授指出,“对于这些没有健全数据的地区,只能通过数学模型、利用协变量和死因询问法才能进行最好的估算。”
除了医院数据收集系统,高收入国家还建立了以医院为基础的良好的创伤登记系统,该登记系统也渐渐出现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Ivers 教授说:“这种登记系统十分重要,有助于理解创伤负担、安排临床护理及评估预防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无论是在高收入还是低收入环境下,伤害仍是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许多国家和人群中仍可见增长趋势,所以对于预防或治疗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目前仍十分需要政府和捐赠者提供帮助,投资预防方案,确保全民享有医疗保健服务,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迫切,”Ivers 教授指出。
【研究进展】
我国专家探索无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重大突破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田野教授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声动力疗法成功地应用于下肢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中。临床结果表明,该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解除患者肢体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相关论文已发表于《血栓与止血》、《凋亡》、《超声化学》等。
据悉,声动力疗法在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在肿瘤学界首次提出,其原理是将超声波与卟啉类药物相结合,利用超声的强大穿透能力,将声能由体表传递至深层组织,直接活化聚集在细胞内的卟啉类药物,以催生活性氧分子,调节细胞功能,加快将死亡细胞“扫地出门”。尽管声动力疗法具有无创性、靶向性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在抗击肿瘤中进展缓慢,在其他临床应用方面也无建树及学术报道。
在经过医疗和伦理机构的审批后,今年6月,田野教授团队率先尝试把声动力疗法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医治中。经患方及家属的知情同意,选取4例患者2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下肢和颈动脉斑块),高频诊断超声检测显示,这些斑块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为63%,最严重者狭窄率达90%以上。在开展声动力疗法的过程中,先是给予患者能被超声激活的卟啉类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和诊断超声定位后,再将超声探头置于病变血管部位的皮肤表面,以脉冲形式发送超声能量。一周后经血管超声复查,结果发现所有斑块狭窄程度均有所减轻,平均动脉直径狭窄率降为50%,患者下肢发凉、麻木、行走后肢体疼痛以及头晕等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且生化及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随访至今,尚无1例复发。
(衣晓峰 生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