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
不久前,杭州一位不足8个月大的婴儿患上痉挛症。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全国多家医院没药。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个有关婴儿痉挛症的QQ群里,一盒ACTH被炒到了4000元,相当于正常价格的500多倍。
最后,患儿母亲通过网络信息联系到ACTH的生产厂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公司将两盒ACTH连夜送到孩子父亲手中。
但并不是所有类似患者都会如此一般幸运。在福建,一岁零10个月的婴儿痉挛症患者小宸正躺在漳州市一家医院里,从春节开始他就断药了。他的母亲告诉媒体,之前帮忙买药的人说已经买不到药,“黄牛”本来同意以8000多元两盒的价格卖给他们,但犹豫之时,却被别的患者家属买走。事实上,一盒ACTH正常只要7.8元。
调查原因中,记者发现利润低,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生产,分销商不愿备货。在医院,受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影响,再加上药品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医院进货积极性不大。此事受到央视关注。(据9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
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对于防治必需、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药物,可以实行定点生产、统一定价、统一供应,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让企业有合理利润,同时更能保证质量。从长远看,药价不是一个孤立问题,而是涉及医疗卫生体制的综合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创新管理,把药价问题放到医改全局中通盘考虑,才能标本兼治。
——新浪健康
廉价药中有不少救命药。缺失就意味着生命逝去。廉价药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药品流通环节出了故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紧缺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建立“紧缺药品”缺失及价格偏离的预警机制。另外要规范“紧缺药品”的定价机制,做到公开化、规范化、科学化。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