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9-17 总第42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9-17 总第42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2期

发布时间:2015-09-17

人文

标题导航

医学是人性和情感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5-09-17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萍  阅读: 195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学与人文相依相随。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医学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这项使命对于广大医生的要求是:用心如同用脑。”

我对此表示赞同。当好医生,不仅要技术好,更要懂得和患者交流。即医生除了IQ要高,EQ也极为重要。希波克拉底曾说,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

blob.png


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调动患者积极性上

我国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戚烈云于1989年发现患哮喘病,然而在确诊的最初几年未能规范治疗,病情逐渐加重。1998年前后,激素已加到每天35 mg。

1998年,他来找我看病时,每上一层楼都很艰难。

如今已经81岁的戚烈云今年3月给我发邮件说:“老天给人类天生就有极佳的自我修补机能;而豁达开朗,排除一切精神压力,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又会反过来促进和增强人类天生的自我康复的能力。”

由此可见,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能给患者带来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和意想不到的疗效。


医学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促进剂

如今,临床防治战略已向4P(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参与性)模式方向发展。我认为,防治战略应是5P模式,还应包括早干预。

病情越重,预后越差,但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强。此时,人文精神体现在医生的关注、同情及尽力而为。病情越轻,预后越好,但患者求治的主动性和迫切性越差,治疗的依从性更差。此时,人文精神即体现了医生的预测、忠告及规劝。

没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支撑,现代医学模式不可能实现。


市场化不利于医学人文精神发展

当前,医护人员的收入80%以上靠医院创收。医改,必须要让医务人员获益,让医生堂堂正正地得到应有的报酬。

国家树立了“健康是第一GDP”的理念,政府就要履行好公立医院出资人的职责。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彻底将医务人员从自负盈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如此才是切断医生功利性、恢复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本所在。以此为培育健康的医学人文精神树立良好的氛围及空间。


如何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学人文精神尤为重要的体现是真正解决患者问题和医患共同决策。

真正解决患者问题体现在医生“想方设法为患者治好病”。医患共同决策,不仅是思想及心理的交流,而且应在技术层面交流共同决策。对某些治疗技术或药物的选择,医生应与患者共同讨论利弊,做到心灵沟通、风险分担、成果共享。


医学人文精神回归  

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政府要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给医务人员多一些人文关怀。医院要培养和照顾好医务人员,给患者更好的人文关怀。社会则要尊重医务人员,尊重医学的客观规律,促进尊医风尚的形成。公众要提高人文素养,理性对待医学,承认医学有局限性、医学有风险。 

      (本报记者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