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9-17 总第42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9-17 总第42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2期

发布时间:2015-09-17

肿瘤

标题导航

中国吸烟者患癌风险升高44%

发布时间:2015-09-17来源:《医师报》作者:责任编辑:许奉彦 编辑:赵佩   阅读: 211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编者按:9月1日,《肿瘤》杂志在线发表特刊,关注我国肺癌现状,白春学、吴一龙、支修益和张欣教授等受邀为客座主编。《肿瘤》推出的本期特刊聚焦于我国的肺癌现状,该期特刊中的论文及综述性文章都围绕肺癌及烟草引发的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问题展开。展示了中国在控烟、肺癌防治、肺癌诊疗领域研究和肺癌诊疗规范制定方面所做的工作。

美国埃默里大学Fadlo R.Khuri教授在述评中表示,中国是肺癌相关死亡发生的大国,同时在肺癌治疗新药研发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述评称,虽然 1990-2010年间我国的经济生产力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改善,但肺癌死亡率升高了27%。不过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关注肺癌的防治。例如,中国颁布了史上最严的戒烟令,努力创建无烟北京,这些举措对于降低肺癌及吸烟相关疾病发生率极有意义。该述评指出,下一步则须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向青少年售卖香烟及烟草制品,甚至立法禁止。特刊中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由吸烟引发的癌症约占成人癌症患者总数的1/4。在我国,每年吸烟导致的新发癌症病例约430万例。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患癌风险升高 44%。


blob.png

最新研究

吸烟和非吸烟肺癌患者

不同基因特点及治疗方向

▲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苟兰英  钟文昭  吴一龙


blob.png

随着精准治疗快速发展,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投入临床使用或正在临床试验中。非吸烟肺癌作为独立的肺癌类型,多发生于女性、腺癌患者。驱动基因EGFR突变,EML4-ALK融合、ROS1融合和RET融合基因多发生在非吸烟肺腺癌。目前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多用于非吸烟肺腺癌,而吸烟引起的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却几乎停滞不前。近几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未知的肺癌驱动基因被发现。 

从流行病学到基因表达特点对吸烟和非吸烟肺癌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1)非吸烟肺癌多发生在女性、腺癌患者,而吸烟肺癌多发生在男性、鳞癌或小细胞肺癌患者。(2)非吸烟肺癌多由比较明确的单个驱动基因导致,如EGFR突变,KRAS突变,EML4-ALK融合、ROS1融合和RET融合等;而吸烟肺癌多数由复杂的多个驱动基因和信号通路改变导致。多项二代测序的研究显示,发现在吸烟引起的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总的体细胞基因突变量和SNVs量都比非吸烟肺癌高,且C:G→A:T 转化多出现在吸烟肺癌中。吸烟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主要有BRAF, PTEN, KRAS, PI3KCA ,FGFR, SOX2和DDR2 。

不同驱动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特点(图1、图2、图3)。EGFR突变仍然是中国人群非吸烟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非吸烟肺癌发生率60%~70% 比吸烟肺癌20%~30%;EML4-ALK融合作为另一重要的驱动基因,非吸烟肺癌发生率为7.2% ,吸烟肺癌为 2.9%。在肺鳞癌中,FGFR, PTEN, SOX2和DDR2等重要驱动基因的发生率及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由于吸烟和不吸烟肺癌是两大不同肺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不吸烟肺腺癌驱动基因明确,无论在临床试验还是临床实践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都已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制约靶向药物治疗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耐药机制未明及如何克服耐药。未来需要研发更多针对靶向耐药的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相比非吸烟肺癌,目前吸烟肺癌治疗手段有限,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为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驱动基因和信号通路比较复杂。FGFR,PIK3CA,,PTEN ,SOX2和DDR2是目前比较明确的鳞癌驱动基因。

近来两大重要免疫靶点CTLA-4 和 PD-1也多发生在鳞癌。未来需关注吸烟引起的鳞癌和小细胞肺癌,针对多个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是吸烟肺癌的有效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