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患者输血的特殊性,对于肿瘤患者输血应持更加审慎和科学客观的态度。一方面,运用良好的技术和医疗手段尽量避免患者失血,并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仔细评估和谨慎决定,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另一方面,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输血往往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当输血不可避免时,采取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尽可能减少输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输血的肿瘤患者利益最大化是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输血风险不容小觑
肿瘤患者常见贫血 输血几率大
与其他疾病显著不同的是,贫血几乎总是伴随着肿瘤患者,贫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肿瘤导致的慢性活动性失血,如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很常见出血现象,往往在明确诊断前就已是中重度贫血,在进行肿瘤治疗前就需先行贫血治疗。(2)肿瘤外科手术大多是中、大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不可避免,而大量失血可导致患者贫血。(3)肿瘤患者放、化疗是多程治疗,长期放、化疗常导致患者骨髓抑制,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细胞数量下降。
因此,同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肿瘤患者将面临着更大的输血几率。
输血会导致免疫抑制 或影响预后
严重贫血通常需输血治疗,以改善贫血肿瘤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对于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的顺利进行也有帮助。但是,输血却存在风险,可能导致经输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热反应、过敏性反应甚至输血性休克等输血不良反应。而对于肿瘤患者,还面临着其独特的输血风险,即输血会导致免疫抑制并因此可能导致肿瘤复发并影响预后。
众多研究表明,输血会导致免疫抑制、增加肿瘤复发概率并因此影响患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并未被详细阐明。主流观点认为,输入的异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起了主导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只是表明输血与肿瘤预后存在相关性而非必然性,即输血并不意味着必定影响了患者预后。
输血应遵循三大策略
减少肿瘤患者失血 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
避免不必要输血是最佳输血策略
采取适宜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肿瘤患者失血和贫血,以避免肿瘤患者输血是关键。这些措施包括:尽早采取止血措施处理肿瘤导致出血;开展良好的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如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等)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放化疗期间补充铁剂、维生素等及时纠正贫血等。
以输血技术规范相关指南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估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肺功能、年龄以及对贫血的耐受等各种因素,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不合理输血对于肿瘤患者尤为重要。
提倡自体输血 尤其是等容性稀释式自体输血
肿瘤患者自体输血有其特殊性:(1)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通常需要有一定周期,并不易被焦急等待手术的肿瘤患者接受;(2)人们对肿瘤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是术中回收的血液中有可能带有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存在种植性转移的可能。(3)比较而言,急性等容性稀释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中有较大可行性。
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在术前采集循环中的血液,在术中、术后进行回输是安全、可靠和可行的。尽管稀释性自体输血采集的血液量有限(一般少于800 ml),对于较大量出血患者可能仍需再输异体血液,但减少异体输血量就意味着减少了输血所致传染病的几率,对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也将相应减小。
输注去除白细胞的成分血液
必要时输辐照血液
当异体输血不可避免时,至少应输去除白细胞的成分血液。研究证明,去除白细胞血液能有效减少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并降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大多数血液供应机构已能提供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等成分血。若血站不能提供,医院使用血库型/床边型的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肿瘤患者也是大有益处和必要的。
某种程度上,输血也是一种移植。对于经大剂量、长程放疗和化疗患者,免疫力多较为低下,必要时需使用去除白细胞且经辐照的血液,以避免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输血认知三大误区
▲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输血科 靳艳华
误区一 输血可增强免疫力
传统观念认为,输血可以增强免疫力,但事实却截然相反。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最主要因素,同等条件下,输血可改善移植物存活,但也说明输血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研究发现,胸部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输血,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与复发呈正相关。实际上,以往认为间断输少量新鲜血可提高患者免疫力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严格限制输血是重要措施之一。
误区二 血液是营养品 能促进术后组织愈合
组织愈合、康复与营养支持、代谢支持有关,而与输血无关。很多人认为在围手术期输血可以增加营养,促进术后创口愈合,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组织愈合只与营养、代谢、局部氧分压、局部血液流速等有关,与血红蛋白无关。血液更不能作为营养品应用,围手术期外科医生更应注重营养支持、代谢支持,而不是寻求血液制品来解决上述问题。
误区三 输血可促进外科手术后康复
目前新的治疗理念倡导外科手术的加速康复。它是通过对一系列医疗行为的改进,以尽量减少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和并发症为原则,以减少患者痛苦并促使患者机体尽快恢复到术前状态为目标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输血除常见并发症外,还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加速康复外科主张,血红蛋白<70 g/L时才考虑输血,并尽量采用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血液代用品等措施,尽量减少异体输血,也就是尽量在生理状态下完成各类手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