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医疗机构医生承担起更多责任
近日,美国癌症学会(ACS)公布“前列腺癌生存者保健指南”明确指出前列腺癌治疗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和迟发反应、前列腺癌生存者健康保健和筛查、提升健康指南、第二原发肿瘤筛查和早诊指南、性功能水平、社区医生对远期并发症和迟发反应管理、健康保健协作指南等7个量化表,详尽提出前列腺癌治疗后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评估方法、评分标准及针对各种问题的管理办法(表1~3)。(CA Cancer J Clin. 2014年6月10日在线版)
在美国,前列腺癌生存者近280万,每年约24万男性确诊为前列腺癌,大部分患者将接受多年的癌症治疗。其中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15年生存率为91.4%。事实上,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因其他原因而非癌症去世。
从开始诊断到治疗结束,前列腺癌患者会接受泌尿、肿瘤放射等科专家的健康护理指导。ACS的Rebecca Cowens-Alvarado指出,肿瘤科医生已很难应对这一激增的患者数量,专业医生对新诊断患者的照顾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更多地需要初级医疗机构医生承担起护理的责任。
癌症本身或治疗所带来的某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能持续甚至到治疗完成后,如情绪低落、抑郁和焦虑;勃起困难;排尿困难或泄漏;腹泻、便血或其他肠道问题;骨骼变薄(骨质疏松症)或骨折;潮热。
不少初级医疗机构的医生不知道患者会发生哪些不良反应或如何进行治疗;或者医生知道癌症治疗的不良反应,却没有进一步观察。
我国癌症生存指导尚存空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马建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尚无针对社区医生和前列腺癌患者如何应对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后相应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如何定期进行规范化复查和健康指导的专家指导意见。
我国只有针对医生的“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尚无针对社区医生和前列腺癌生存者的健康保健指南。“前列腺癌生存者保健指南”中还用柱状图描述了美国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各种治疗的情况(图1),如18~64岁前列腺癌患者18%采用了密切随访观察、25%接受根治性放疗、57%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癌患者依据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对策。ACS制定的这一指南值得我国借鉴,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和管理水平。
■ 专家连线
我国前列腺癌生存状况还需改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马建辉
20世纪,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基本处于全球前列腺癌发病率的最低水平。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开展前列腺癌筛查以及诊断水平提高等原因,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增速明显。
2014年1月,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等在《中国肿瘤》杂志发表“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报指出,2010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为5.7/10万,已处于全球中等发病率水平,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九位。前列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
2007年,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制定了“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并在国内进行普及推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得以普及,甚至有些医院已开展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前列腺放疗也已在我国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十几年,外科手术技术和放疗设备及技术已达到或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引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和抗雄激素药物,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也已在国内普及。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晚期患者也能维持数年平稳生存。随访主要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但有些患者无法坚持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