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5-15 总第35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5-15 总第356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6期

发布时间:2014-05-15

新闻

标题导航

倡导大健康 “激动过后”须政策配套

发布时间:2014-05-15来源:《医师报》作者:杨萍 张艳萍  阅读: 111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本报讯(记者 杨萍 张艳萍)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不断发生转变,大健康文化与产业迎来发展热潮。究竟什么是大健康?大健康概念与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大健康产业与医生、健康从业者又有哪些联系呢?

5月10日,大健康文化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政府官员、文化界学者、医疗界和企业界共同围绕大健康的文化理念、管理要素、医保体系和发展战略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大健康”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健康。大健康产业则是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伴随着大健康文化与产业兴起,自2012年起,国家陆续对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出台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尤其是2013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我国在下大力度扶持健康产业发展。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指出,虽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各相关行业也开始“激动”起来,但大部分人仍未找到明确的方向。“社会上的很多需求并不是以政府意志为转移,而大健康也并非简单地开办健康保健机构、养老院等,健康产业的发展还需更多配套的细化政策出台。”

论坛承办方、天士力控股集团在大健康的实践方面有着更多认识,该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介绍,天士力从1994年创立至今20年来,从复方丹参滴丸这样一个创新科技成果启动开始,展开了创新与变革过程,打造了涵盖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保健品、生物茶、特殊功能水、现代白酒等产业的大健康产业集群,2013年底总资产达262亿元,销售额达240亿元。

本次论坛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协办,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会场风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桑国卫:

“防治养”一体化模式有待建立

我们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发展以医疗器械、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食物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一并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

当然,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健康服务业,由于起步较晚,产业基础刚刚形成,市场开发与培育还需要时间,这些都离不开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如建立健全政策和法规体系,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行业规范,更加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构建全社会参与、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中医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它与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

面对当前全球的医疗难题,中医药注重社会心理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注重从人体功能上维护健康,注重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这一医学目的,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越来越受到现代生理科学和健康医学科学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地区民众的欢迎。


著名文化学者  余秋雨:

重建大健康文化需“三法”

我始终认为在原始时代,要考虑自己和自然、自己和族群关系的人类健康,必然是大健康。然而随着人类文明发展,我们为了求得安全、求得地位,越来越离开人的自然本性,健康越缩越小,这是文明的代价。

而恢复大健康,重建大健康文化需要有法,实际有三方面的法,即大健康与自然的法;大健康与身体的法,大健康与社会的法。一个健康的自然、健康的社会能使我们用慈善的心关爱社会,与健康的身体联系在一起。在推进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护环境,推进医学发展,还要对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运用企业与产业资源,创造各种各样的优质成果。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