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国医院发生多起患者伤医事件,多名医护人员重伤甚至死亡,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我深感悲痛不已,有时,我也免不了被排队的患者大声催促……
家人朋友会关切地问及我的处境与感受,大家都说:“为医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从医了,你有没有想过转行?”其实,我一直很坚定:现实不可能改变,只有内心怀着执着的坚持,才可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而我的梦想,和我的姨婆(母亲的姐姐)、姨夫——两位在医学上颇有造诣的医生有关。对医学最初的热爱,是他们给我的,如今的坚持,也少不了他们对我的召唤与指引。
从我出生之后直至上小学,都是在上海肿瘤医院工作的姨婆姨夫照料我。时光回旋,记忆里浮现出一盏昏暗的小桔灯,木桌边,姨婆姨夫相对而坐,正在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医学案例,他们对患者的病情熟烂于心,查找文献并与临床相结合。正在与邻家玩伴捉迷藏的我为了躲避被发现,溜进隔壁他们家的桌子底下,耳畔传来书页翻动声、书写声、争论声,当他们深夜结束一晚的研讨,我早已搂着小猫神游太虚。
木桌上安放着奇特新颖的医学模型,他们把书本上的图谱亲手制作成立体模型,以便于推敲演算。一日,我失手打碎了模型,局促不安的我低下头,竟然没有听到斥责,姨婆轻抚着我的肩膀柔声问道:“你喜欢这些医学模型吗?”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姨夫送给我一个他们连夜为我做的迷你模型,精致小巧,令人爱不释手,姨夫带我来到书橱前,取出医学书来向我说明模型的出处,晦涩难懂的图谱立刻鲜活起来。之后,他们经常循循善诱地教我许多医学常识,我渐渐能听懂简易的医学术语,包括识别人体不同部位的脏器及功能,为了方便我的识记,姨夫找来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飘逸清丽的板书,医学知识在他们笔下成了押韵的顺口溜,我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姨夫姨婆同时调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离开了上海,我也因此回到父母身边生活。可是当年的时光仍历历在目,在耳濡目染的学术氛围里我对医学梦想的执着经过他们细心的关怀呵护,宛如一粒种子落入土壤中受到雨水的浸润生根发芽,而那份亲情是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我时常会想起这么一个场景,当年,姨夫知道自己确诊重病了,但他依然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医疗及教学工作,还出版了《肿瘤放射治疗手册》专著,直至生命的尽头,真可谓“执着一生”。我目睹他缠绵病榻,废寝忘食地整理临床笔记,每次他酣然入睡,姨婆都悄悄在一旁的灯下为他誊写抄录,他们敦促我保持学习阅读状态的最初原因是源自于对医学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姨婆也常常教导我要以严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把从医的心得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我,就仿佛小时候默默地在我心里埋下的种子一般,这股力量鼓舞着我,无论现在有多苦多难,即便有委屈有伤心,依然不能忘了梦想,做一个像姨婆姨夫那样的医生,仁心仁术。
寻梦的道路上,我想把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送给自己,他曾说“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