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己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过程,我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她就是我本科在医院实习时的带教“师傅”张云芳医生,我称她为“老张”。
实习时,我的倔脾气让老张十分苦恼,她多次找我谈话。谁料到,聊着聊着,我们竟然成了忘年交,至今仍保持着联系。
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过程。读研时,我的导师是出了名的严格,每天的实验结果都要提交,况且我还参与两个课题,做实验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学业压力极大,完全无暇顾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事情。烦躁难耐时,难免会和老张唠叨。
在一次关于未来职业选择的聊天中,我说:“我已经尝够了累的滋味,以后不想做医生了。”她没有做声。
后来,随着研究思路的打开,我的精力也充裕了。“有时间你可以考考‘执业医’,技不压身,不管你以后做不做医生,考个证没什么坏处。”老张提醒。
虽有此念头,但心里仍没把执业医考试当回事儿,只是在实验的空当复习,就连辅导书都是老张科室人员考过留下的。考前,书一遍都没看完,像刚邮来似的。
考试时我也是格外轻松,在心态上,与那些势必拿下考试的大龄医生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幸运的是,我居然考过了。
也许是命中注定,研究生毕业后机缘巧合下我又当上了医生。现在回想起来,真为自己心不在焉面对高淘汰率的医师资格考试感到后怕,每每这时我都会对老张充满感激。
(本栏目投稿邮箱:songpanzh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