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凌晨,一位50岁农民工患者被工友送至我院,据工友称患者30分钟前误服了两口速凝剂。查体发现患者神志浅昏迷,血压123/73 mmHg,呼吸频率26次/分,末梢氧饱和度88%,双侧瞳孔等大,直径2.5 mm,光反应消失,全身紫绀,心率112次/分,心律不齐,四肢可见不自主活动。静脉血标本色深。
我们初步判断为“中毒”,立即给予10 L清水洗胃等对症治疗,并对血样送往其他医院进行毒检。由于患者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医生紧急气管插管开放气道,不过情况仍不容乐观。
如果等待毒检结果,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会贻误宝贵的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造成巨大影响。
危急关头,我们求助于网络,得知“速凝剂”可含有亚硝酸钠。但此时毒检结果仍未出来,凭现有推测治疗一旦失败就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最终,我们权衡利弊,果断决定给予亚甲蓝实验性治疗。30分钟后全患者身紫绀消失。2小时重复给药一次后患者缺氧完全改善,并脱机拔管。此时毒检结果传来,确系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多发于农村、乡镇医院,大医院很难碰到。正确的抢救流程为催吐、洗胃、导泻、吸氧;静脉应用亚甲蓝、维生素C;重症患者对症治疗及抗休克治疗。特效解毒剂是亚甲蓝,通常1~2 mg/Kg次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注射,1~2 h后青紫不消失或再次出现可重复使用1次。静脉注射剂量要小(1~2 mg/Kg),静推速度要慢(5~10 min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