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4-04 总第83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4-04 总第831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1期

发布时间:2024-04-04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现场报道·院士论坛

标题导航

什么是医学家?

发布时间:2024-04-04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阅读: 520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1712741865528.png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3 月 21 日,第九届医学家年会在京 召开。在院士论坛环节,中国抗癌 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就“什么是 医学家”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 医生的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跟着老师和书本学习,术 业兼修,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 第二阶段,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加 以研究,研学并进,独树一帜,成 医学人才;第三阶段,广纳博收形 成体系,从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 成医界人物。人人都向往着这个目 标, 向 目 标 努 力 的 过程不仅促进个人 成长,也会促进医学 发展。

                                                                          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 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樊代明院士指出,最近一二百年, 国内外少见希波克拉底、李时珍、华 佗这样能被人类长期记住的医学大家, 可能原因之一是现代的医生站位不如 以前的高,现代医学专业过度分化, 专科过度细划,研究者多局限于分子 原子等微观研究,脱离了整体。所以, 医学需要整合和转向。分化是医学发 展的力量,但整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

    医学是为人服务的,人体当然具有 物性,要靠科学技术来研究,对分子 层面微观的研究才能探究出人体的物 性,挖掘到疾病的某些治疗方式;但 人体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性,是有思维、 随时可变、个体化的人体。医学从开始 都是从以人性理解疾病的治疗,所以 特鲁多说“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 慰,总是去帮助”。随着时间的变化, 医学对人类物性方面的疾病有了手段, 并无限放大,到最后只注重人的物性, 而忽略了人的人性,这是非常片面的。 以前的医学大家常常是能将保护人性 和治疗物性相整合,关注的是健康层 面,创造的成绩和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事 实的考验。所以人们能记得他们,医学 家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践行整合医学理念更可能成为医学家

   “最近我的研究生们在《细胞》 (《Cell》)杂志发了一篇论文,他们很 高兴,但我高兴不起来。细胞层面的发现, 能对整体健康起作用吗?”樊代明院士 表示,从宏观到微观的降维研究重要, 但最后要升维到整体,再到有生命的人 体,升维就是整合思维。把不同层次降 维思维的微观研究结果,再升维回到宏 观的层次去分析和把握,形成一次次闭 环研究,才更能推动医学发展。 

   医学要应对未来的挑战,就需要将 对人性的研究和对物性的研究相整合, 成为整合医学。14 年前,我国首先创 新提出的整合医学,目前已得到了国内 和国际业界的认可,并成立了数十个国 家参加的世界整合医学协会。克罗地亚 原副总理 Ante Somonic 在为樊代明颁 发世界整合医学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证书 时曾表示,医学遇到的问题是西医学解 决不了、解决不全的,需要其他医学的 参与,要重拾以前丢掉的,如中医。但 单独推行中医是不够的,最好是整合医 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 健康服务。

    2023 年 3 月,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35 年,要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 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 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信未 来中国可以培养出更多不仅懂微观技术, 更懂整合思维、特别是应用整合医学理 念和方法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学家。

1712741959093.png

3-樊代明院士+丛斌院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