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 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 性病防控的形势越来越严竣。中 国 3.1 亿高血压、1.25 亿糖尿病、 1.37 亿慢阻肺患者,给国民健 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第九届 医学家年会院士论坛上,上海交 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 泌科贾伟平院士强调,中国慢性 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88.5%, 80% 的医疗费用用于慢性病防 治,医疗费用快速 增长给医保基金的 平稳运行带来巨大 压力。
“上海模式”为慢病管理打造标杆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早期,芬 兰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特 别高,其中男性的死亡率全球最高。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通过健康教育、 生活行为干预等国家干预策略,芬兰北 卡地区 35~64 岁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在 25 年中下降了约 70%。项目在实施过程 中采取了多种数字化干预手段。
北卡(North Karelia)慢病干预项 目,借助创新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建立 疾病危险因素监测指示系统,注重慢性 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筛查;建立数字化的 健康和福利统计数据库;积极发展基于 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该项目被 誉为心血管疾病干预成功的典范。
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的指导下,上海市制定了慢性病防治中 长期规划,明确推进以健康为中心的全 程健康管理为慢性病防治管理模式转型 的主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探索,推出 了慢病防控的“上海模式”。贾伟平介 院士绍, 2015 年,上海市开展了“以 糖尿病全链条防治推进医防融合管理” 的“健康云平台”建设。
该平台对接上海健康网大数据平 台,以“上海市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 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探索 “医防融合、 全程有序”的慢病综合防治服务平台建 设,开发健康云 App,可进行糖尿病高 危人群评估,接受早发现及并发症筛查 的市民可查阅筛查结果。“上海模式” 成为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标杆。
推动全人全程健康管理
贾伟平院士强调要进行“全人全 程健康管理”,即从头到脚、从分子 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全人”健 康管理,从生到死的“全程”健康管理。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 之“吃动平衡行动”,提出“三减三健” 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倡 导公众口味清淡,控制盐油糖,提出“每 日盐不过 5 克”“控制烹调油用量(每 日 25 克)”“食品饮料要少糖(每日 50 克)”。
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 康骨骼,提出“早晚两次、正确刷 牙”“测体重、算指数、量腰围”“强 健骨骼、爱护关节”,鼓励民众时时 关注自己的健康,成为自己健康的第 一责任人。
多方借力 共助慢性病健康管理
“数字化是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发 展新趋势。”贾伟平院士指出,未来, 健康产业需要依靠“互联网 +”、医疗 健康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 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加强健康管理和慢 病防控管理。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慢病防控 中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理念不谋而合, 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让中西医结合在慢 病防控中发挥最大作用,也是我们需要 思考与探讨的。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健康管理同 样需把握最前沿技术的趋势,如基因检 测、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与智能 康复、再生医学、中医智能装备及中医 药信息现代化等,都将是未来慢病管理 的助力。
贾伟平院士强调,大健康是一个 复杂系统工程,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 认识健康、疾病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内 在联系。不能得了病才临渴掘井,要 未雨绸缪关口前移,着力夯实社区的 防控基础,不断觉醒全社会的健康意 识,全力推进糖尿病治疗向全程健康 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