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洪瑞麟 通讯员 陈雯 罗超 李欣)3 月 21 日,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上,厦 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厦大附一”)院 长王占祥教授站在荣耀的台上,手捧“十大医学影 响力专家”证书,此刻这位医学科学家内心涌动的, 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跋涉在医学巅峰 殿堂的 40 载,返璞见己,他已然炼就出了“深藏 身与名”的淡然,更加习惯去 思索如何将厚重的医学影响力 转化为护卫大众健康的伞……
以“医学影响力”的光温暖大众
在诸多业界人士的心 目中,王占祥是一位极具 “反差感魅力”的医学科 学家。
他蜚声医界:龙头医 院的当家人,“中国医师奖” 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全国知名神经外科专 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第十四届最具领导力中国 医院领导者,十大领导力院 管专家,厦门市科学技术重 大贡献奖获得者等。
作为医学家,他在神经 外科领域打赢了数不胜数的 “封神之战”:他是国内成 功开展脑积水后巨颅畸形颅 腔重建手术第一人,完成狭 颅症额眶前移等多项新术式。
作为重点学科带头人, 他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攻关, 围绕群众关切健康问题展 开核心突破,从而打造了 学科高地,神经外科获评 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作为一名卓越领导者, 他掌舵医院,从医、教、研、 管多个维度发力,多次摘 得福建省乃至全国桂冠, 连续五年进入国家三级公 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百强, 位列 A+ 阵营,领跑厦门, 居全省前列。
尽管众多荣耀加身, 但他从不自诩甚高,一言 一行,亲切柔和,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医学给我了太过丰 厚的回馈,名望就像一道 道光,如果说我确实获得 了一些所谓名望,那么它 不应该隐藏,应该拿过来 去照耀、去温暖更多的人。” 心中涌动着托载民生的脉 脉温情,胸中充盈着救死 扶伤的医者使命,王占祥 步履不停地将自身的医学 影响力转化温暖的能量, 融入在“见众生”的崇高 情怀之中。
治病救人是医者最大的荣耀
“治病救人是医者最大 的荣耀。”心忧一方百姓健康, 王占祥将柔软的情怀化为医 学创新的动力。2004 年,王 占祥作为海外留学高层次引 进人才来到鹭岛。来厦不久, 他就凭借精湛医术勇攀神经 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 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2007 年 7 月,由王占祥 领衔,厦大附一 10 多个科室 紧密协作,奋战 13 小时,成 功完成中国首例巨颅畸形颅 腔重建手术,填补了我国颅 面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一 个月后,患儿顺利出院,头 部终于恢复正常大小。
继“大头娃娃”之后, 王占祥又率领团队开展了狭 颅症额眶前移等多项新术 式。在全市率先建立颅脑损 伤、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 牵头启动了厦门市脑卒中救 治网络体系建设,发布了福 建省第一张“脑卒中急救地 图”,厦大附一也被国家卫 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 员会授予“高级卒中中心” 称号;成立福建省首家脑起 搏器植入治疗中心,使得福 建省在帕金森氏病、特发性 震颤等难治性疾病治疗上与 国际最新的微电极植入技术 保持同步;建立了一整套国 内领先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 体系,打造闽西南最大的微 创神经外科诊疗中心;率先 在省内开展神经内镜技术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 究,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患 者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联合厦门大学成立厦 门大学神经科学学系,王占 祥任系主任,携手国内外专 家,聚焦老年神经系统疾 病、颅内肿瘤等热点、难点 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拓展 国际医学视野,积极引进新 技术,他带领神经外科与神 经医学全美排名第一的约 翰·霍普金斯医院等顶级医 疗机构密切协作,黄荧光技 术辅助下脑干胶质瘤精准 切除术、多模态融合技术辅 助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3D 打印技术引导下脊髓病变 切除术等多项技术在国内 遥遥领先。
“脑是人体最精密的 器官,尚有许多未解之谜。 比如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 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 疾病将给医疗救治带来更 多挑战。”王占祥表示,“我 们要通过高质量科学研究, 帮助解决群众关切的健康 问题,守护一方百姓的‘健 康神经’。”
科创和人文没有十字路口
以科技创新作为医院 发展的核心引擎,王占祥探 索科创高峰的步伐从未停 止。“但追求科技创新,并 非是要把医院置于高处不胜 寒的云端。科创的最终归途, 必然是服务于人文,用之于 大众。”他说。
历经 40 多载医学生涯, 见证过太多的生命跌宕,王 占祥更热衷于这样解释医 学:医学直面生民,一撇一 捺写的都是人字。一“撇” 是技术的医学,一“捺”是 人文的关爱,只有将医术与 人文结合,方能万象归一、 构筑起真正的仁爱医道。
让群众少跑路少奔波, 让疑难杂症被快速、精准地 找出症结,早在 2013年初, 厦大附一率先在厦门开展多 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 2016 年正式分病种开展 MDT 诊疗。近几年,厦大附一在 肺癌、胃肠道肿瘤、肺结节、 淋巴瘤等 MDT 团队成熟运行 基础上,逐渐完善了头颈肿 瘤、肝癌、乳腺肿瘤、儿童 实体肿瘤、脑转移瘤、神经 内分泌肿瘤等病种的 MDT 团 队。目前共成立 38 个病种 的 MDT 团队,其中 17 个病 种还专门开设了 MDT 门诊, 1 个病种开通了互联网线上 MDT 诊疗模式。2018 年,厦 大附一成为福建省开展肿瘤 多学科诊疗试点指定推荐医 院之一, 2020 年成为首批 106 家 MDT 诊疗达标医院之 一,得分位列福建省第一。
互联网 +助推着医疗 行业改革的大潮,厦大附一 回应着大众的殷殷期盼,将 智慧医院的概念引入发展进 程当中,实现“无卡就医” 新模式,提高大众的就医效 率。2019 年厦大附一获批 成为福建省首批互联网医 院,2023 年 3 月通过互联网 医院打通了患者就医的“最 后一公里”,让慢病复诊患 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续方,可 使用医保统筹支付,药品配 送覆盖近 800 种。
用不断前行的科创步 伐,延展着医学人文的深 度,兑现着厦门百姓的健康 所需,王占祥带领着厦大附 一人持续以行动践行着医者 的使命。而这使命背后所蕴 含的温暖力量,也终将如润 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一个 个生命,一个个家庭,甚至 是整个社会。
用“区域头部”实力守护健康
“医学的尽头,牵绊着 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在王占祥的理念中,百姓寄 予一座医院以“头部”的厚 望,那么厦大附一就应该以 “区域头部”的实力扛鼎起 厦门百姓健康的重任。
厦大附一不断精进着医 疗服务水平,以更为强大的守 护力成为厦门百姓心中的治 愈系力量。作为官方最具权威 性的医院实力考核排名,素有 “国考”之称的全国三级公立 医院绩效考核是检验医院综 合实力的试金石。近年来,厦 大附一连续五年在“国考”中 挺进全国百强,位列 A+行列, 在厦门市卫健系统中持续领 跑。这雄厚实力的背后,自然 离不开掌门人王占祥的高瞻 远瞩与精准施策。
医学,究其根源是凝聚 着人类智慧的“人学”。医院 的高精尖的长远发展,离不开 高素质的人才驱动。“聚天下 英才而用,引天下英才而留”, 王占祥不遗余力地打好人才 “组合拳”,铺就发展“高速 路”。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及 名医工作室、建立“双主任” 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顶尖人 才,带领学科驶入快速发展轨 道。当前,厦大附一在高层次 人才数量、中青年骨干数量、 高水平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 数量稳居厦门卫健系统第一, 堪称厦门当之无愧的“医界高 智天团”!
作为海外留学高层次 引进人才,王占祥拥有不 凡的见识和眼界,主张“走 出去”战略,将业务骨干送 到国内外一流院校、医院 深造,拓宽国际视野,再将 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带回 厦门而后在本土生根发芽, 开出枝繁叶茂的守护之花。
提及理念焕新带来的医 学发展时,王占祥说这在颅 内动脉瘤诊治领域体现得最 为淋漓尽致。颅内动脉瘤破 裂出血是脑卒中最危险的一 类,过往一二十年,颅内动 脉瘤患者多是破裂出血后才 送医院急救。这种情况下, 不仅医生诊治难度大,患者 也通常等不到 120 救护车, 呼吸、心脏就停止了。为了 解决这难题,王占祥派医院 骨干到国外学习动脉瘤夹闭 术,并将“防治关口前移” 的理念带了回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 工人巧日争先”,把科学创 新的思维落脚到人才引进与 培育上,欣欣向荣的高智人 才团队又以澎湃的活力擎领 着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诸多 品牌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 而出,国家级、省级临床重 点专科建设成效卓著。
目前,第一医院拥有 儿科重症、临床护理、肿 瘤学、神经外科共 4 个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心血 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 免疫学专业、血液内科专 业等 25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 科,无论是国家临床重点 专科还是省级临床重点专 科数量,均稳居全市第一。
一手学科,一手科研, 近年来厦大附一在前沿科研 领域亦不断抢占先机,积极 推进科研平台与临床研究平 台建设,催生出花繁果盛的 科技成果——获得 1 项国 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 项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获 85 项省部级、市级科技 进步奖;SCI 论文数自 2020 年起每年突破 200 篇,单篇 影响因子最高 87.245。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187 项,国科金立项总数 位居厦门市医疗系统首位。 2023 年,24 项国科金立项 数占据厦门市卫生系统的半 壁江山以上,并首次获得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 项 , 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
行稳致远,坚定如钢, 引航着厦大附一这座医学 航母,王占祥带领着厦大 附一人以厚重的医学实力, 不断夯实着厦门百姓健康 的“堡垒墙”,成为厦门 百姓心中稳稳的“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