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一研究显示,在冬天,中国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死亡率比夏天高出41%,且户外气温越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图1)。(Eur Heart J. 2015年2月16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中国不同地区的23 000例CVD患者,随访7年。结果显示,共1484例CVD死亡。与夏日相比,受试者冬日平均收缩压(SBP)显著较高,尤其是对于没有暖气的受试者。
进一步研究显示,户外气温在零上5℃时,户外温度每降低10℃,SBP升高6.2 mmHg,而SBP每增加10 mmHg,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就增加21%。
此外,作者还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方居民的血压变化与CVD死亡情况不一样。
以哈尔滨为例,其冬夏气温差别为36℃,但冬夏的收缩压差别仅为7 mmHg。在开始供暖之后,收缩压不仅没有升高,反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全国其他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在哈尔滨,冬天心血管病死亡率仅是小幅升高,比夏天高了20%。但在中国其他地区,冬天心血管病死亡率较夏天可增加50%。
作者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因季节变迁和气温变化导致的血压波动要大的多,但使用暖气可以消除血压波动。这对于季节变化时的血压管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此,研究者建议,中国CVD患者在冬天一定要密切监测血压,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