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自身免疫大会(ICA)于4月6~10日在德国举行,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近2000名专家共同探讨80余种不同自身免疫疾病的遗传学、病因学、临床诊断及治疗等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我国风湿学界熟识的美国、欧洲及亚太风湿病学年会不同,自身免疫大会更多聚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上,更多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学科交叉,更多探讨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使ICA别具匠心,参会者耳目一新。
应大会主席Yehuda Shoenfeld教授邀请,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带队,我国风湿学界50余位临床和检验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曾小峰教授受邀担任大会分会主席,部分中国的风湿病医师受邀发言:中国之声首次唱响在ICA会场!
大数据分析
结合我国风湿病学临床研究的进展,大会特别组织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大数据分析、注册和流行病学研究”专场,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和我国学者欢聚一堂,探讨此新兴领域的现状、挫折、前景。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大数据、注册研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证据,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途径,是通向基于循证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精准治疗的必经之路。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已登记3万例患者
作为专场主席,曾小峰教授首先代表中国系统性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详细介绍了中国风湿性疾病的注册研究。
CSTAR自2009年起步,至2011年发展成为“国家队”CRDC,目前全国已有516家中心参与,57家生物样本库分中心,注册登记了3万例风湿病患者,收集了2.5万份样本的中国“风湿病大数据”(图1~2)。
应用大数据平台在中国风湿免疫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表了CSTAR系列文章Ⅰ~Ⅶ,筛选了狼疮脑病、狼疮肺动脉高压(SLE-PAH)的生物标志物,组织撰写了中国SLE诊治共识。
根据数据库分析,我国SLE发病率为92.9/10万,约100万患者;女性:男性超过了9 : 1。SLE-PAH占SLE患者的3.89%,心包炎(OR=4.61)、胸膜炎(OR=2.83)、抗RNP抗体(OR=2.23)是SLE-PAH高危因素。
曾教授介绍,除了SLE,此平台也在不断延展和支持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痛风、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等更多的风湿病的研究和诊治。
我国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受累范围广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同样基于CRDC大数据库研究成果,就中国大动脉炎的注册研究做了专题报告。
田教授表示,对于大动脉炎这样一个发病率很低的罕见病,虽已有数百年的临床诊治历史,但对该病的自然病程、病情判断和治疗上没有高质量的大样本研究,没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更谈不上诊治指南。目前大动脉炎的诊治水平远远滞后于其他风湿性疾病,主要由于这种疾病在西方人群的发病率远低于处于丝绸之路地域的国家,缺乏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的载体。
北京协和医院充分利用其全国转诊中心的优势,利用我国相对丰富的大动脉炎患者群体,利用CRDC平台,于2013年7月起建立全国大动脉炎注册数据库。截至2016年3月31日,已有224例患者注册、登记,全国12个城市的16家三级医疗转诊中心参与其中,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大动脉炎患者队列。
根据目前数据库数据分析,大动脉炎患者男女比例为1 : 7,高于其他国家的报道;57%的患者从事收入不高的非技术性职业,55.2%的患者为高中以下受教育程度,42%的患者没有医保,需要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可以看出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动脉炎患者处于社会经济地位与收入都较低的阶层,是需要得到医疗关注和救助的弱势群体。
在血管受累分布上,我国大动脉炎患者以Ⅴ型血管受累者居多,即我国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受累范围广。这可能与这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治,疾病不断进展致受累血管多、病变范围广有关。
大动脉炎的治疗一直是风湿病领域的挑战。至今大动脉炎的治疗策略仍是借鉴其他系统性血管炎,但临床疗效却不尽人意。近70%的患者虽一直在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疾病仍持续进展。在注册数据库基础上,田教授团队在33例处于活动期的大动脉炎患者中进行了霉酚酸酯治疗大动脉炎的前瞻性研究,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霉酚酸酯治疗大动脉炎总有效率为78.9%。该结果不仅为大动脉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也为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打下了基础。
延 伸
“中国制造”之声在ICA传递
由我国自身免疫检测创新企业HOB组织的“免疫诊断新型创新平台”学术研讨会也在ICA同期举行。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风湿免疫领域的发展概况及当前中国自身抗体实验室检测存在的手工操作、定性检测、组合固化以及严格批处理等现实问题,并提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技术的革新和升级。
其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古洁若教授分享了纳博克自身抗体检测平台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现实价值。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风湿免疫领域的发展在关注临床诊治的同时,应重视自身抗体的高效、高标准检测。“中国制造”之声也在ICA会场传递。
结语
此次ICA中国代表团以整体的形象充分展现出了国内风湿免疫领域临床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新的高度和成就,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相信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未来的国际风湿免疫领域,中国风湿学界必将依托丰富的风湿病样本资源发出更多的“中国之声”。ICA会议期间,曾小峰教授还代表中国风湿学界向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风湿免疫病学专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湿免疫学界专家学者参加即将于2016年9月26-29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第18届亚太风湿病协会学术大会,共享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