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02 总第45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02 总第45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4期

发布时间:2016-06-02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构建随访和质量监测平台

发布时间:2016-06-02来源:《医师报》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徐浩 史大卓 陈可冀  阅读: 172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中医药具有复杂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现有评价手段如随机对照试验有其局限性,而基于临床实际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我们迎来大数据时代。我国生物医药大数据研究才刚刚起步,2015年863计划启动“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此同时,生物样本作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备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大数据、生物样本库、真实世界的系统研究还很少,亟待整合全国资源、多学科交叉开展研究。

笔者团队既往建立了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探索了基于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的真实世界研究新模式,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了冠心病高危患者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构建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大数据平台及临床评价与转化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拟在冠心病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征集50~100家参加单位,充分利用移动医疗及健康云技术,构建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多中心诊疗随访信息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医生激励、患者获益的创新机制,提供基于各种临床问题的数据挖掘分析服务,调动合作医院及医生的积极性,促进基于临床诊疗随访数据研究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依托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随访大数据平台,建立重大心血管病的病证结合生物样本库,制定符合国际规范的生物样本采集及临床与生物样本信息整合平台运行管理机制,促进生物样本库的标准化建设、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随访大数据平台还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目前临床科研中患者信息存在断面的问题,利用平台移动电子病历技术,医生患者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完善电子病历,医生可以随时调阅;二、解决协作单位临床科研模版数据纸质填写及反复报送问题,平台支持电子化科研模版,协作组可以把临床数据随时记录存档,统计分析;三、解决院外病人随访问题,平台支持分病种定时自动短信随访;四、解决医患互动问题,支持图文、语音、视频功能;五、建立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网络及临床诊疗质量监测平台,对促进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