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防控行动计划草案
实现慢病防控目标需有证据和可落实的措施
世界高血压联盟秘书长张新华教授建议,在等待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完善的同时,心血管领域将在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下,为实现中国心血管病防控目标“25 by 25”行动起来。
联合国公布、中国政府签字的全球慢病防控目标:(1)由主要慢性病引起的过早死亡相对减少25%;(2)过量饮酒相对减少10%;(3)体力活动不足人数相对减少10%;(4)食盐量相对减少30%;(5)吸烟率相对减少30%;(6)血压水平未达标比例相对降低25%;(7)糖尿病/肥胖停止上升;(8)至少50%的高危个体可以获得多种药物治疗和医生指导,预防心脏病和卒中;(9)80%的基层医疗机构有用得起的基本药物和技术设施。
如何实现2025年心血管病防控目标?张教授将这些目标分类细化,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张教授指出,目标2~7与生活方式相关,其实现需要其他系统为主的干预/支持,医生在其中的作用有限,卫生系统应提供因果关系和防控效果的证据和患者教育。实现这些目标可采取三个手段:(1)通过立法,以强制的手段保护健康人群,如禁烟环境、贴食品成分标签等;(2)将税收作为杠杆减少不健康的消费行为,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3)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参与自己的慢病防控。
目标6、8、9的实现需要卫生系统为主的支持。具体表现在六方面:以基层医疗为基础的全民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卫生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慢病指南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各级医生了解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指南和落实方案;科学的监督审核机制;方案落实效果的评估。
张教授希望在中国心血管病专业学会/组织等的努力下,推动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总体行动计划框架包括以下四方面:宣传支持帮助政府履行承诺/责任,扩大大众宣传健康知识的范围,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实力建设,通过培训和会议交流进行知识/信息交换,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
张教授还介绍了2016-2017年将开展的部分防控项目,包括机会性筛查、基层医生培训项目、基层医师培训评估项目、针对急需解决的临床指南制定证据等方面的项目,如世界高血压联盟全球血压筛查行动、社区医生心血管病防控培训项目等。她同时并期待有更多的项目能够加入。
建言献策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朱鼎良教授:我国慢性病防控结构上有四个短板:第一,不重视医生数量和质量。社区全科医生存在很大缺口,因此应加强培训。但根本的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建议从大学建立从全科系开始。第二,全民健康素养低,健康意识不够。以“健康血管”为主题,把血压、血脂、糖尿病等放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来深入地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教育。第三,医疗信息化严重滞后。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在基层存在问题,原因有技术层面上也有政策层面上,建议将信息化立法,才能健康地开展。第四,卫生政策不够完善。只有建立社区首诊,才能进行分级诊疗,否则分级诊疗只能是空中楼阁。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高血压防治需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我建议,将心血管防治的相关知识放到中小学的课程里面去。
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以血管为中心,防治心脑血管病。倡导戒烟、减盐,将高血压防控知识做成小的卡片,图文并茂地发给基层医生,发放宣传,并记录回访。
全国脑血管防治研究办公室王文志主任:将慢性病死亡率降低25%是很高的目标,需要动员国家的力量,需要政府参与。基层医生被压了很多慢性病防治任务,要提高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和慢性病防治能力,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鼓励和激励基层医生。除政府外,需国家各个部委积极参与,共同实现这个目标。
吴良有处长:首先,慢性病防控要坚持政府主导:慢性病防控有其特点,显效很慢,对地方政府而言,防控效果不如传染病那般立竿见影。如5年看不到发病率、死亡率下降的拐点的话,地府政府防控的积极性就会受影响。
为什么政府负主要的责任?如果政府不提供好的、健康的环境,整个社会、个人和家庭不健康的行为就会越来越流行、普遍。从容易的地方着手,从东部开始成立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从区域升到地级、再建立省示范区。
其次,部门协作。站在各个部门的角度考虑,将他们拉入慢性病防控这个战线,让各个部门参与到国家改革的进程中来。比如,推行全民健身的体育部门。使这些部门防控慢性病的责任建立起来,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医改进入到深水区,我们要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人的积极性。改革是综合性、联动性的,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又会出现另外的医改问题。
再次,动员社会。让社会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学术组织、健康服务产业或企业。政府引导、规范其发展。
最后,全民参与。慢性病需要国家统筹规划,全民参与,只有这样,个人行为才会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前面三点都要做到位。
全球血压筛查:
年筛查18万人
防控高血压是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控中证据最多,效果最好的防控策略。提高血压水平的知晓率是改善控制率的关键。
通过血压筛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的个体,早诊断,早治疗。使医生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及时调整降压方案。同时,也让公众了解自己的血压,关注血压的变化,保护自己的健康。
张新华教授报告了世界高血压联盟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年度总结,并对在血压筛查行动中表现优秀的机构进行表彰。
张教授介绍,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20日,全国共有30个省/市的332个账户进行了网上注册,实际上传筛查数据有9个省/市的134个账户,网上录入有效筛查人数183 558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155 792人),张教授对石家庄市所做的工作表示赞扬。此外,成都市筛查15 217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5376例,北京市5310例。
在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年度表彰中,来自石家庄市、成都市、包头市、北京市的21家卫生机构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