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吸烟人数占世界近1/3,控烟任务艰巨。与此同时,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对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5月26日,在第29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在中日医院启动,作为我国唯一一家致力于戒烟与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的WHO合作中心,将积极推动我国控烟工作。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我国吸烟人数达3.16亿,超过7.4亿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合作中心主任、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指出,控烟工作主要包括预防吸烟和帮助吸烟者戒烟两个方面。戒烟可谓是控烟的"半壁江山",需要医生共同努力。
戒烟药物尽快纳入医保
王辰表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戒烟是对这一疾病的治疗过程,戒烟不能只靠意志,咨询专业医生是关键。目前,药物治疗是帮助戒烟者戒烟的有效手段,但我国戒烟药物整体供应不足,且大部分药物尚未纳入医保,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不仅可节省医保支出,同时也对推动戒烟门诊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王辰说。
合作中心中心职责
该中心成立后将在世界范围,特别是亚太地区推动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4条,即与烟草依赖和戒烟有关的降低烟草需求措施的实施;以医务人员为重点,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促进烟草控制;推动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作为信息中心宣传WHO控烟和呼吸疾病预防信息。
目前,中日医院在该领域的科学与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家及国际标准,全院各相关部门及科室将大力支持中心工作,共同推动戒烟临床与研究工作,并带动相关学科共同进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崔丽副主任
积极推进控烟工作 建设健康中国
“健康是1,其余都是0,有了1,0才有意义!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崔丽副主任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国民健康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控烟工作,综合采取经济、法律、教育、公共服务等措施,在普及烟草危害知识、提高烟草税率、推动国家及地方控烟立法、创建无烟环境、开展戒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崔丽副主任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全力支持合作中心工作,希望中日医院要以此为契机,深化科学研究,进一步发挥医院的学科优势,尽快取得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和数据支持;深化戒烟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相关机构和医院的合作,构建和完善全国戒烟服务网络;深化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强与WHO等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为促进国际戒烟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WHO驻华代表 施贺德博士
支持严格的控烟立法 实现无烟“中国梦”
“健康中国是无烟的中国”,施贺德博士指出,目前中国卫生部门在控制吸烟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
一年前,国务院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该送审稿非常严格且对控烟卓有成效,然而,受到烟草行业的干预,使得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条款被迫得到削弱,影响了中国的控烟立法工作进程。
施贺德博士期待,能够与诸位同道携手共进,早日实现无烟的中国梦,同时希望能够在移动通讯技术等领域,与中国密切合作,不断创新戒烟手段。
新闻速递
北京控烟周年调查报告出炉
网吧和酒吧吸烟人数由90%降至14.29%
“史上最严控烟令”实施已接近1年,究竟效果如何?5月27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京召开《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实施1周年调查结果发布会。
调查结果显示,条例实施后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小学校周边的无烟环境情况明显好于实施前,93.83%的公众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93.67%的公众对条例持支持态度。
公共场所无烟环境较实施前明显好转 均未发现烟草广告(不包括烟草销售点)。无烟环境最好的是医院,改善幅度最大的是网吧和酒吧,网吧和酒吧的吸烟人数比例由90%降至14.29%,烟蒂数量由96%降至32.86%。最差的是公共交通车站。中小学校周边100 m范围内烟草销售点数量及店内烟销售情况均较实施前下降,其中烟草销售点数量下降了28.7%,在周边未发现烟草广告,98%的学校未发现有学生吸烟,98%的学校烟草销售点未发现销售散装烟(图1)。
公众对条例知晓率和控烟满意度明显提高 公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和控烟满意度较实施前分别提升了43.73%和41.24%。93.83%的公众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女性支持度高于男性,非吸烟者高于吸烟者,15~29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