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本报读者俱乐部收到新闻线索,匿名人士称是2015届内蒙古XX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陪”)的一员。2000多字的来信中,历陈规培生受训不被重视,基地医院在生活住宿、培训安排等方面,歧视规培生。在有关部门前来检查工作时,欺下瞒上,施加压力让规培生有苦不敢言。
“一部分科室根本不知道规培生是什么,就以为是实习生,安排我们干的也都是跑腿、粘化验单等杂活,而且带教老师表面上是副主任医师,其实都是其手下的住院医师带教;有一部分规培生至今仍在全天粘化验单。”
“有些科室不让写大病历,而如果病历不合格,就说是规培生写的;有些科室病历上根本不允许出现我们规培生的名字;有些科室不让规培生管床,每天只填表、粘化验单、帮老师干私活等;某科室副主任说:规培生上厕所必须提前请假;某科室主任说:你们规培生能干的了啥?”
“中国医师协会来检查,医院要求一定要保证说医院的好话,检查当天,抽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本院的人,唯一一个规培生碍于医院压力,根本不敢说实话,当时调查的结果大部分都是临时伪造的。”
随后,有医生接着向我们反映,不少医院抢着成为规培基地后,根本不把规培生放在心上,就是招收免费劳动力,带教水平差、学生待遇不高、无人管理,这种现象在业内许多地方都存在。收到线索后,我报联系询问了相关人员。据知情人透露,督察组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调研中已经发觉此类现象, 一些医疗机构将会被取消基地资格。
在三年轮转期间,规培生既不属于医院职工,也不属于大学,更不属于某一位教授的研究生,属于典型的“黑户”。再加上,医院需要大量年轻医生从事一些基本工作,如书写病历等,但医院又不愿意付那么多钱,如此一来,规培生的角色正恰逢其时。
——@小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由之路。来信医生反映的情况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还需要准确调研。但可以肯定的是,不重视规培生的医院就是不重视医院的未来,就是自取灭亡。住培此前经历了漫长的试点,如今上升为一项国家行动,的确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行政机构的政策支持,规培基地的切实落实。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