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7-30 总第41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7-30 总第41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5期

发布时间:2015-07-30

呼吸

标题导航

呼吸科面临的新问题:肺癌早期筛查

发布时间:2015-07-30来源:《医师报》作者:王慧敏 韩宝惠  阅读: 54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肺癌早期筛查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等,其中影像学筛查最为重要,目前CT已普遍应用,与常规胸部X线相比,其具有高度灵敏的分辨力,图像清晰;同时可检出直径<1 cm的微小肺癌,对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再者没有影像重叠,不易漏诊。但是CT比普通胸片辐射大,低剂量螺旋CT(LDCT)保持了常规CT的敏感性,准确性,而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6,与胸部X线相仿。

2011年美国国家肺部筛查试验(NLST)发表在国际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试验纳入美国33个中心的53 454例受试者,随机分成每年LDCT扫描×3年组,每年胸部X线片×3年组。结果显示:LDCT比胸部X线降低20%肺癌死亡率,但该研究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入组对象都是吸烟高危人群,以男性为主。而目前肺癌谱发生了变化,腺癌明显增加,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速甚至超过男性,尤其中国。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牵头开展了应用LDCT筛查社区早期肺癌的研究,在上海市6个街道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楼栋,对45~70岁居住人群发放问卷调查表共计6000份,筛选出高危人群并入选。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入组患者在胸科医院接受免费LDCT扫描。至2015年1月统计,筛查高危人群共2892例,发现小结节742例,小结节检出率为25.66%,疑似肺癌69例,占肺部小结节者总数的9.30%。已接受手术23例,22例为肺癌,1例错构瘤,确诊肺癌率0.76%。Ⅰ期肺癌21例,Ⅱ期肺癌1例,均为早期肺癌;其中腺癌21例,鳞癌1例。

NLST得出LDCT肺癌筛查降低20%肺癌死亡的结果,结束了多年来能否降低肺癌死亡率的争议,该研究具里程碑式意义,毕竟还没有新治疗方案能降低肺癌死亡率至20%。

但LDCT筛查仍有一些问题需研究,如哪些人群最能从筛查中获益?筛查间隔?筛查次数?成本效益等,均需理性思考和探索。

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外周结节诊治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科、内镜科  孙加源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应用于临床上肺外周病变(PPL)的经支气管诊断技术,是现代电磁导航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手段,可以实时准确对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或胸内淋巴结进行引导定位,又可通过活检通道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且可以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

ENB通过自然腔道取得活检标本,不仅减少气胸发生率,且创伤较小。研究表明,ENB对于周围性肺疾病确诊率为69%~86%,显著高于传统气管镜诊断,为肺外周结节诊断提供了微创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是早期肺癌发现和诊断的重大突破。

ENB在恶性肺外周结节的治疗中也很重要。对无法手术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可实施ENB引导气道内近距离放疗,结果表明,50%患者肿瘤疗效达到完全缓解,50%患者取得部分缓解。此外,ENB可引导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上海胸科医院于今年4月8日,在国内率先对一例不能手术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周围型肺癌行ENB引导的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过程安全,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PET-CT,SUVmax由术前3.7降至1.9(图1)。为今后早期不能耐受手术NSCLC开辟了新治疗途径。

blob.png

肺癌淋巴结分期:EBUS-TBNA VS纵隔镜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 赵珩

EBUS-TBNA和纵隔镜在NSCLC术前分期中的地位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和纵隔镜均为NSCLC纵隔淋巴结分期重要工具。

数据表明,EBUS-TBNA和纵隔镜在纵隔分期上并无明显差异,并且有关EBUS-TBNA和纵隔镜的在NSCLC纵隔分期的四个对照研究,并未发现EBUS-TBNA劣于传统经颈纵隔镜。此外,EBUS-TBNA与纵隔镜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经济、无需住院、观察范围广的特点,已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多个NSCLC术前分期指南已明确指出:尽管纵隔镜仍是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金标准,与外科分期相比,针吸活检技术(EBUS-NA、EUS-NA或联合EBUS/EUS-NA)是首选一线检查手段;对临床高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但EBUS-TBNA阴性病例,应行外科分期技术,包括纵隔镜等(图2)。

blob.png

EBUS-TBNA和纵隔镜在诱导治疗后再分期中的地位  对于Ⅲa期(N2)NSCLC,由于因初次纵隔镜手术部位的粘连和纤维化样的改变,纵隔镜再分期技术难度和风险增加,纵隔镜再分期敏感性为70%~82%,部分研究敏感性低至30%,目前关于纵隔再分期建议为初始分期采用EBUS-TBNA,保留纵隔镜在再分期时使用。但也有研究表明,EBUS-TBNA再分期敏感性为64%~76%,并不低于纵隔镜,因此有学者支持EBUS-TBNA在再分期中作为首选,特别是初始纵隔分期采用纵隔镜者。

哪种手段作为优选并不绝对,临床决策依赖于具备何种设备,所选方法熟练程度,初始侵袭分期选用手段。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