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预防接种日,但4个月前发生的乙肝疫苗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全国10省市的调查显示,儿童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骤降30%,以此推算,将来每年有40~50万儿童面临感染乙肝的风险。
曾几何时,撸起衣袖排队打预防针乃是校园里、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然而,今天却因为一起疫苗事件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导致接种率的大幅下降,不能不引起民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首先,对于疫苗的严重异常反应后果及善后,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无疫苗质量问题和接种差错的情况下,仍然会有百万分之一的严重异常反应出现,导致伤残甚至死亡。对于这样的家庭和个人,国家和社会有义务进行帮助,从医疗救助到经济补偿,形成完整的救济制度。
其次,对疫苗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相关部门应积极改进并加强监管。疫苗质量关乎生命安全,出现问题务必分清状况及时处理。因为技术性因素导致的,要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因为责任因素导致的,要从严惩处以儆效尤。此外,在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的选择上,今后是否应更多地从安全而不是经济和方便的视角考虑。
再次,媒体和公众对于疫苗的不良反应,应该客观理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凉白开喝多了还可以造成水中毒。对于疫苗不良反应,媒体应该站在真实、客观和科学的角度报道,倘若哗众取宠误导民众,将会使整个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们不会因为一架飞机失事,人们就不坐飞机了,不会因为出现车祸,大家就不开汽车了。在对烈性传染病的防治上,疫苗的作用无可替代,因而对于疫苗接种,谨慎重视是应该的,但万不可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