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5-08 总第35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5-08 总第355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5期

发布时间:2014-05-08

肿瘤

标题导航

管理癌症患者的“病”和“痛”

发布时间:2014-05-08来源:《医师报》作者:唐丽丽 李晓梅  阅读: 53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美指南要点

日前,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同时颁布了三项指南,即《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防治指南》、《乏力的筛查评估和治疗指南》和《焦虑和抑郁的筛查评估和治疗指南》。ASCO指出癌症生存者在经历积极治疗后,仍面临过早死亡、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其他健康问题。因此,积极治疗后的护理对于维护这些患者长期健康至关重要。(详见总第353期第7版)


blob.png

尚无药预防化疗相关周围神经

据估计,30%~40%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特别是应用含铂类、长春花碱类、硼佐替米或紫杉烷类药物的化疗方案。ASCO强调,目前尚无特异性药物预防CIPN。


blob.png

无禁忌癌症患者行中等程度运动

所有癌症生存者完成初步治疗后应接受疲劳症状评估。如无禁忌,建议所有治疗后的患者坚持中等程度运动。对于进展期癌症患者和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哌醋甲酯和莫达非尼等药物可有效缓解疲劳,但用于治疗后疲劳证据有限。


blob.png

识别和管理焦虑与抑郁

所有癌症患者都应在治疗期间定期接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估,如症状消失且患者不再处于易致焦虑的环境,可考虑停药。经药物治疗8周后,如果症状缓解程度和治疗满意度较差,不论患者依从性如何,应改变治疗方案。


■ 专家解读

blob.png挣扎在病痛中的患者何谈生活质量?

▲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康复科 唐丽丽

ASCO一直在肿瘤学术界起到引领作用。日前,ASCO连发三项针对癌症生存者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又为肿瘤界全球同行发布了新“课程”,值得我国学习和思考。这三项指南均针对恶性肿瘤及其治疗引发共病症状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无论是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还是疲劳、焦虑、抑郁,其不仅是肿瘤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指南引发思考,如何管理患者的“病痛”?在处理“病”的同时,不要忘记患者的“痛”。即使“病”不能治好,也一定要让患者不感到“痛”。这种“痛”包括患者躯体上的疼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也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焦虑、抑郁等。

指南也引发重新思考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忽视患者的这些“痛苦”症状,就等于忽视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试想一位患者在治疗中每天都有诸多 “痛苦”症状,那么生活质量又将从何谈起?

因此,将患者躯体和心理症状同时管理好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出对人的关怀而不仅仅是治病。

虽然国内还没有相关指南出台,但化疗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疲劳、焦虑、抑郁等症状也已被我国同行所关注。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意识到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努力从临床角度处理相关症状,或请神经和精神科医生会诊。临床研究也逐渐关注这些症状对患者的影响,已有研究数据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最终,我们还是要参照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癌症患者躯体和心理相关症状的指南,以指导肿瘤的整体治疗和综合控制。


blob.png身心同照护

▲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  李晓梅

三项指南关注的患者群体主要是结束抗肿瘤治疗的生存者,既包括潜在治愈者,也包括无抗肿瘤治疗指征者,阐述的重点内容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躯体和心理症状的筛查、评估、预防和治疗。

关注临床实践热点 引入现存高质量指南

ASCO设有专门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CPGC),动态评估肿瘤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制定新指南编写计划。在编制新指南之前,CPGC首先检索是否已有学术组织针对相同问题公布了指南,一旦发现,将考虑是否可以引入,而非直接编写新指南。确定引入现有指南至少要通过CPGC的初审、方法学分委会复审和多学科专业委员会再审三步审核程序,在此基础上,CPGC再进行归纳、修正和补充。

ASCO此次公布的焦虑和抑郁指南直接引入加拿大肿瘤社会心理学会现有指南,乏力指南在借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生存者指南、美国和加拿大肿瘤相关性乏力指南基础上修订而成,博采众长,而这一引入方式对我国制定各类指南有借鉴意义。

坚持循证原则 避免过度治疗

指南表明,氨磷汀、阿米替林、谷胱甘肽、尼莫地平、维生素E等多种药物对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并无预防作用,所以临床医生不应将这些药物作为预防用药。同时,乏力的药物治疗证据不足,但体能训练疗效确切,因此指南建议临床治疗以非药物手段为主。

焦虑抑郁指南以筛查和评估为主要策略,建议对高危人群(更换治疗方案或疾病进展的患者)动态随访,降低焦虑或抑郁发生率和药物治疗比例。

三项指南的目标人群均为肿瘤生存者,但以临床循证为依据、避免过度治疗的理念应体现在所有肿瘤患者治疗决策中。

简单实用 深入浅出

三项指南尤其适合非心理和姑息医学专业的肿瘤内科医生参考。如焦虑和抑郁指南,介绍了导致肿瘤患者或生存者焦虑和抑郁的高危因素和诊治策略。焦虑防治部分指出,祛除病因(疼痛和乏力等)是治疗的第一步,如需药物治疗,则尽量不长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以免造成认知功能损伤和药物依赖。指南还强调主动随访的重要性,提醒临床医生抑郁患者伴发焦虑的高风险。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