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大连举办“儿童哮喘管理健康行动”项目媒体见面会,呼吁加强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介绍,1990年、2000年、2010年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09%、1.97%、3.0%,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公布的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城市0~14岁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02%;男童总患病率高于女童;地域而言,上海最高,超过7%。
研究显示,哮喘患儿中,小学和幼儿园儿童占80%;12%为首诊,70%为常规随诊,18%为急性发作或加重而就诊;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喘息。哮喘加重的原因中,超半数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气温变化、灰尘和空气污染、运动、烟、花粉、接触动物等。64%的患儿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其中47.6%的患儿曾诊断过敏性鼻炎。此外,49.3%的患儿存在同住家长吸烟的情况,申教授认为,家长在预防儿童哮喘发作或加重时应注意控烟问题。螨的处理和控制也需引起家长重视。研究中,1/4患儿哮喘控制不佳。89%的患儿近4周内使用了哮喘控制药物;未使用药物的患儿中,家长自行停药占67.9%,原因包括认为症状缓解、担心激素不良反应、不方便及经济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洪建国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在哮喘控制上并没有得到很好改善,需要医生、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哮喘是炎症性疾病,即使哮喘未发作,其炎症也一直存在,因此需要长期的控制治疗。过早停药可增加哮喘发生,导致总药量增加。局部吸入的给药方式可减少药物剂量而达到局部(肺)的药物高浓度,安全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