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5-08 总第35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5-08 总第355期
返回上层

总第355期

发布时间:2014-05-08

肿瘤

标题导航

2014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撷萃

发布时间:2014-05-08来源:《医师报》作者:叶果馨 陈锦飞  阅读: 48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首要敌人,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美国每年死亡的5个人当中有1人是因癌症致死,澳大利亚10个人中有3个人会在一生中被诊断患癌症,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则占全球四分之一。虽然20世纪末的十年中,科学界对癌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已有极大进展,但是目前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是国际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致力于全面、创新和高水平癌症研究的组织。AACR 年会是公布肿瘤领域基础、临床、转化研究最新成果的盛会。

blob.png

生物标志物:SNP和miRNA有效预测预后

单核酸多态性  Jang-Ming Lee等汇报了细胞自噬或者胶原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关联性。该研究纳入570例 ESCC患者,早期患者239例、晚期患者3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基因型和患者总体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关联。结果显示,早期患者遗传变异为ATG5:rs1322178、ATG5:rs3804329和COL4A3: rs28381984,其与试验组的死亡率增加有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累计不同的不利基因型总体PFS时间明显不同。结果提示,ATG5和COL4A3的遗传多态性与ESCC患者预后有关。

miRNA  食管腺癌(EAC)在西方国家是一种致死性疾病,超过半数患者诊断时为晚期,不适合手术。铂和氟脲嘧啶类为基础的放化疗是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毒性大。EAC缺乏有效早期诊断和先进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15%。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Xia pu等进行一项旨在明确血清miRNA可否作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77 种miRNA中,5种具有显著差异表达,分别为miR-126、miR-126-3-P、miR-331-3-P、miR-18a和miR-18。165例EAC患者中,5种miRNA与复发和生存显著相关。有趣的是,更高水平miR-30c显著降低死亡和复发风险。更高水平miR-30c与治疗组死亡风险降低相类似。MiR-26a显著增加铂治疗组的复发和死亡风险,而miR-127-3-P和miR-486-5-P明显与氟脲嘧啶组生存和复发相关。进一步测试组织样本血清miRNA表达发现,miR-26a为铂治疗组中明显与死亡和复发风险增加相关的miRNA,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均高表达,表明此miRNA具有潜在致瘤特征。进一步的验证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blob.png

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带来契机

FGFR2  胃癌是世界第二大肿瘤死因,迫切需要新治疗方法和药物。在某些组织类型的胃癌中,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过表达,表明其可能是部分胃癌治疗的靶标。Kopitz报告了一种针对FGFR2的抗体BAY1179470,研究发现其与FGFR2结合后诱导FGFR2形成二聚体、内化和降解。在肿瘤动物模型上,也可见BAY1179470对FGF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ANGPTL2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步骤过程,遵循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的演变进程,这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粘膜的慢性活动性炎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是已知诱发慢性炎症和炎性癌形成的中介。然而,ANGPTL2表达对人类癌症的生物作用和临床意义仍了解甚少。研究者分析ANGPTL2表达在原发性肿瘤和匹配的胃癌患者血清标本的功能作用及临床意义。结果发现,ANGPTL2在胃癌有转移患者血清样本中高表达。研究提示,血清ANGPTL2表达或为胃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新型、非侵入性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胃癌预后生物标志物仍存争议。研究纳入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特点和生存数据,并进行组织微阵列检测和分析EGFR表达。结果提示,EGFR表达是潜在有利的Ⅲ期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接受氟脲嘧啶辅助化疗者尤其显著。

OBP-401  腹膜转移是常见胃癌转移形式。手术期间腹膜灌洗细胞学对预测腹膜转移和确定治疗策略是重要因素,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理想。OBP-401(TelomeScan)是一种可复制、只在GFP活化核糖体蛋白酶肿瘤细胞表达的腺病毒,易于在大量正常细胞中检测肿瘤细胞。研究显示,通过OBP-401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细胞疗法:

Vγ9Vδ2 T细胞或为新效应细胞类型

在过去十年,自体γδ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作为几种类型癌症的替代治疗已被广泛重视。通过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表明,注射自体γδT细胞可行且耐受性良好。但是,存在癌症患者体外培养外周血γδT细胞很困难的问题。与健康个体比较,部分患者的磷酸类抗原或二膦酸盐刺激导致γδT细胞增殖较少。

研究者分析了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Vγ9Vδ2 T 细胞的特性,包括其表型,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百分比及磷酸类抗原和2-甲基-3-丁烯基-1-焦磷酸的反应对其增殖活性的反应。结果显示,患者Vγ9Vδ2T细胞在不断暴露并被一些特定抗原不断刺激;一些患者T细胞中Vγ9Vδ2T细胞比例小于1.0%,在常规培养方法中细胞对2M3B1PP的反应太低以至于不能增殖;当PBMC通过高密度培养14 d后可使Vγ9Vδ2T细胞数目增殖100~1000倍。结果提示,虽初始时胃肠道肿瘤患者Vγ9Vδ2T细胞百分比较正常人低,但其具有相同的增殖能力,因此,这些细胞或可成为一种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新的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类型。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