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和医学发展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对医生的期望也越来越大。但是,医学并非无所不能,人类对生命的未知远远多于已知,医学太多的局限仍在困惑着医生,生老病死依旧难以逆转,医生期望着患者的理解。
医生们每天几乎都在风险评估、责任担当和诊疗方案的抉择中如履薄冰。在纠结的现实面前,想做一名好医生,是心态的历练,更是心境的考量。“心地”可与生俱来,但医生的仁心,不是数月、数年就能练就的。吃五谷杂粮的医生,现实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当暴力伤医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医务人员的心在抽搐,不少医生提心吊胆,如临深渊,内心常感脆弱和委屈,有的甚至离开了心爱的职业。如此情形下,既要心怀同情,又要遵从科学,既要体谅患者疾苦,又要遵循医学法则和执业医师的种种规定,这是对一个医生能否信守仁心最大的考验。
医,是医疗、医术,又是承载医德、医风的医生之心地。医之心,是医生对患者的理解所体现的心性,又是对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是一个大写的“人”,都有一份尊严。只有加强医患交流,才能使人与人的尊严在医患的和谐中传递,在医学的光芒中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