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ELCC召开的第二天,首个大会口头报告由中国学者打头。我国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代表亚洲多个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介绍了ENSURE临床试验中生活质量(QoL)的研究:与吉西他滨+顺铂相比,厄洛替尼显著改善亚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包括显著延长至症状进展时间、至试验预后指数(TOI)时间和至QoL恶化时间。这些结果与OPTIMAL试验QoL获益相符,为厄洛替尼一线治疗亚洲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提供了进一步支持依据。(摘要号91O)
研究纳入年龄>18岁、ⅢB/ Ⅳ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入厄洛替尼组或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组,直到疾病进展和(或)出现不能接受的毒性。先前的中期分析显示,与GP方案化疗相比,厄洛替尼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5.5个月与11.0个月),且最新分析证实了这些数据。
QoL是一项评估治疗获益的重要指标,以检验疗效与耐受性之间的平衡。IOPTIMAL研究显示,与化疗相比,厄洛替尼一线治疗中国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改善QoL。IPASS研究也显示,与卡铂+紫杉醇相比,吉非替尼一线治疗亚洲患者可改善QoL。EORTC QoL问卷调查显示,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患者亦可以改善QoL。
在ENSURE研究中,研究者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肺癌(FACT-L)问卷分析QoL。该问卷包含躯体、情感、社会和功能健康相关子量表及肺癌子量表(LCS)。研究者将至症状进展时间定义为LCS评分较基线下降≥3分时间;至TOI恶化时间定义为LCS评分加躯体和功能评分较基线下降≥6分时间;至QoL恶化时间定义为TOI评分加社会和情感评分较基线下降≥6分时间。
结果显示,基线时厄洛替尼组和GP方案组FACT-L完成率分别为99%和98%,第48周分别为100%和78%。在至症状进展时间、至TOI恶化时间、至QoL恶化时间,厄洛替尼均优于吉西他滨+顺铂,详见表1。
LUME-LUNG 1试验达主要终点
Nintedanib:治疗肺癌的新型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
一种治疗肺癌的新型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Nintedanib已在欧洲获批,目前有望在美国上市。有关Nintedanib在肺癌中疗效的数据来自于Ⅲ期临床试验LUME-Lung-1结果(Lancet Oncol. 2014,15:143)。该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德国Lungen诊所胸部肿瘤科Martin Reck在本届ELCC交流了试验结果。(摘要号97PD)。
试验入组1314例经治的ⅢB/Ⅳ期/复发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赛+安慰剂与多西他赛+Nintedanib作为二线治疗。联合Nintedanib组与多西他赛+安慰剂组相比,PFS显著改善(3.4个月与2.7个月,P=0.0019),总生存(OS)改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10.1个月与9.1个月,P=0.27)。然而,两个亚组即腺癌患者(12.6个月与10.3 个月)和在肿瘤迅速增长(初始治疗9个月内进展)的腺癌患者(10.9个月与7.9个月),OS差异有显著性。Reck认为,组织学类型腺癌可作为获益人群的临床标志物。此外,Nintedanib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述评
有些肺癌专家并没有被这些数据打动。美国Dana Farber癌症中心Pasi Janne在壁报交流时指出,加入Nintedanib带来的PFS获益只有0.7个月,可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临床并没有很大意义。他强调,在所有意向治疗人群中并无OS差异,仅在亚组人群有差异;亚组人群的OS获益只是一种“数据挖掘(data dredging)”手段, 对Nintedanib能否获批表示怀疑。他还指出,以前一些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如Vandetanib、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在肺癌中都获得了失败的结果。
Janne指出,抗血管生成领域这几年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分子标志物,至今为止仍未找到。在目前缺乏可靠分子标志物的情况下,不确定是否值得去探索将口服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肺癌治疗。
美国耶鲁大学癌症中心Roy Herbst也发表了类似言论:如果有合适的分子标志物,可增加对未来血管生成抑制剂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的信心。Nintedanib试验在延长PFS上获得了阳性结果,尽管获益很小,但确实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这是一个信号,如果能找到一个预测疗效的分子标志物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则会更好。在个体化治疗时代,分子标志物对于挑选优势获益人群从而避免无治疗获益人群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至关重要。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靶向治疗或安全、有效
贝伐珠单抗和厄洛替尼治疗单中心经验
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记录显示,在既往存在的心血管病可控及体能状况良好的患者中,贝伐珠单抗治疗似乎安全、有效(摘要号106P)。
对于罹患其他并存疾病的老年NSCLC患者,尤其是携带EGFR突变者,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选择(摘要号107P)。
上述数据由Kostas Syrigos教授代表希腊雅典医学院Sotiria总医院肿瘤科的研究者在本届ELCC上报告。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包括非鳞NSCLC。与临床研究招募健康患者不同,很多老年NSCLC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且往往有心血管病史,使其不能被临床试验纳入。除了化疗,厄洛替尼也是NSCLC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有EGFR突变的患者。临床试验招募的老年患者均是健康且无其他并存疾病者,但在真实临床实践中,大多数老年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因此,研究者检索了自这些药可应用以来其所在医院病历记录的数据。
贝伐珠单抗用于老年NSCLC患者
研究者搜索了2001-2012年被诊断NSCLC的2672例患者的病历记录。他们筛选出≥75岁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研究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及治疗细节,重点关注既往有稳定性心血管病的老年患者。
在被筛选的NSCLC患者中,356例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不管是几线治疗),仅有33例≥75岁。其中,29例同时罹患并存疾病,包括19例药物治疗可控的心血管病患者(男性1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77岁。8例肾功能受损。然而,所有患者体能状态均良好(ECOG 0/1)。
贝伐珠单抗给药周期中位数为5。大多数患者(17/19例)发生≥1种不良反应:11例鼻衄和咯血,5例蛋白尿,4例高血压。5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致治疗中断。但是,结果未发现严重/致死性不良事件。
在19例患者中的8例(42%)记录到放射学部分缓解,5例(19%)疾病稳定。总体上,总体疾病控制率为61%。自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至死亡和(或)最后一次随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