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柳媛)大量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首席专家兼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领衔开展的“大庆研究”23年随访结果在证实这一结论的同时,还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全因死亡”。该研究结果于4月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医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
李光伟指出,“大庆研究”结果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对IGT人群有长期临床获益,为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糖尿病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世界著名糖尿病专家、英国剑桥大学Nick Wareham教授在同期杂志发表的述评中指出,该研究是生活方式干预与心血管病相关研究的“一个真正突破”。
IGT、空腹血糖受损和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统称为糖尿病前期。2007~2008年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患病人数达1.48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高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在我国已受到政府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其严重致残致死性血管并发症。李教授及其同事在2011年曾报告,生活方式干预能促使高危人群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降低47%。这项研究为一项小组随机研究,于1986年纳入我国大庆地区577例IGT受试者,以1∶1∶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饮食干预组、运动干预组及饮食+运动干预组,干预持续6年。本次报告的23年随访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受试者中,心血管病死亡、全因死亡和新发糖尿病风险依次较对照组降低41%(11.9% 与 19.6%)、29%(28.1% 与 38.4%)和45%(72.6% 与 89.9%),组间差异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