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3-28 总第83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3-28 总第83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0期

科普

标题导航

儿童龋齿 早筛查早干预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03-28来源:《医师报》作者:海口市妇幼保健院 孙丽霞  阅读: 5949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虫牙”“蛀牙”, 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多见于儿童。第四 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5 岁、12 岁儿童恒牙龋患率分别为 70.9%、 34.5%,分别比 10 年上升了 5.8%、7.8%。儿 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

                                                                                        龋齿的危害

    龋齿可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 局部肿胀,如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可引起败血症 或菌血症。还可引发急性疼痛,“疼起来要人命”。

    龋齿会造成牙齿变色、食物嵌塞,坏牙 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对儿童来说,坏牙根不仅有碍于食物咀 嚼,有碍于营养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使颌骨的 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龋齿的形成原因 

     龋齿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细菌 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最 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细菌 与食物残屑以及唾液中的黏蛋白混合在一 起,黏附于窝沟及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 导致牙釉质表面脱钙、溶解,诱发龋齿。 

     饮食 食物中的糖和碳水化合物,可为菌 斑中的细菌提供能量,同时又能通过细菌代 谢产生有机酸,滞留于窝沟及牙齿表面,破 坏牙釉质,诱发龋齿。其中蔗糖是最主要的 致龋糖类。 

    牙齿和唾液 牙齿发育不良或者位置不 好,牙面有沟裂,都容易导致食物残屑的存 积,而且不易清除,容易发生龋齿。唾液本身有缓冲、洗涤、抗菌或抑菌等作用,但若 唾液较少且较为黏稠,则可助长菌斑形成和 黏附在牙齿表面上。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缺少一个因素都不 能发展为龋齿。 

                                                                                       龋齿的表现有哪些 

    龋齿最容易发生在磨牙和双尖牙的咬面 小窝、裂沟中,以及相邻牙齿的接触面,根 据破坏程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 破坏只在釉质内,牙齿咬合面有 黑线,一般无明显感觉,也叫窝沟龋。出现 窝沟龋要及时补牙,而不是去洗牙。

    中龋 牙齿出现小黑洞,细菌腐蚀来到 牙本质,伴随着牙齿敏感,对冷水、冷气或 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 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时候还可以再补牙。

    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 髓,或已影响牙髓。有冷热酸甜等刺激痛症 状,症状会消失,这时候也可以直接补牙。

    随着龋齿的进一步发展,可能累及到牙髓, 发生牙髓炎、根尖炎等一系列的症状,并伴随 有剧烈疼痛,因此,一旦发现龋齿需要及时治疗。 

                                                                                         如何预防龋齿

     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菌 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 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幼儿 3 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 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睡前刷牙更 重要,因为夜间间隔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 繁殖。要顺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 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 意刷后牙的咬面。

     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 家长应教育儿 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睡前不 吃糖,注意儿童三餐的质量。从幼儿就养成 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 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少吃酸性刺激食 物。要重视母乳喂养婴儿。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 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 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近代被认为效果 较好的方法有:自来水氟化、学校饮水氟化、 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方法。

    此外,不可多吃过于坚硬的食物,以防 牙齿磨损,还应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进行 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保证牙齿的健 康,降低龋齿的发病率。

科普3月28日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