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3-28 总第83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3-28 总第83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0期

科普

标题导航

96% 的人不知道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早干预可逆转

发布时间:2024-03-28来源:《医师报》作者: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 刘媛  阅读: 8323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 与代谢疾病,大家并不陌生,而糖尿病前期 (PDM)是正常血糖状态与糖尿病之间的一 种中间代谢状态,是发展成糖尿病的高风险 阶段,也是必经阶段。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 (IFG) 和 糖耐量异常 (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 (IGR)。 空腹静脉血浆血糖为 6.1~7.0 mmol/L 时, 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h)血糖为 7.8~11.0 mmol/L 时, 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1712214104075.png

    据 2022 年第 58 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最新数据,2021 年全球糖耐量异常 (IGT) 患 病率为 9.1%(4.64 亿成年人),2021 年全球 空腹血糖受损 (IFG) 患病率为 5.6%(2.86 亿成 年人),就是 15% 的人处于这个状态,发病 率很高。但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知晓率仅 为1~4%,因此此类人群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糖尿病前期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八十年代著名的大庆油 田试验,整个干预过程从 1986 年持续到 1992 年共计 6 年。随后是持续长达 20 年和 30 年的跟踪随访研究。首次证明对于糖尿 病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可以大大减 少后期的发病。因此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 能及时采取措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完全可实现逆转,或长期停留于糖尿病前 期阶段,做到有效延缓或预防 2 型糖尿病 的进展。 

    让我们先学习下糖尿病前期的筛查项目 及监测方法,评估自身是否存在风险,从而 掌握自我管理措施,促进个体健康。

                                                                        糖尿病前期筛查项目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 适用 20~74岁普通人群,评分项目包括年龄(岁)、 体质指数(kg/m2 )、腰围(cm)、收缩压(mmHg)、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性别。 

   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任意点血糖) 检测静脉血浆血 糖时,需静脉抽血 3 ml 左右。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检查 人体血糖调节机能的一种方法。空腹状态下 静脉抽血,抽血后 5 分钟内口服 75 g 葡萄糖,分别在 30 分钟、1 小时、 2 小时静脉抽血,检测血糖变化, 观察身体适应葡萄糖的能力。正常 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 收入血,30~60 分钟时血糖值达高 峰,但一般不超过 8.9 mmol/L。

    全血血糖检测(指尖血糖) 采 用血糖仪监测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水平。检测 等体积的静脉血和毛细血管全血时,血糖仪监 测的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水平通常会比静脉血 浆血糖低。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HbA1c) 糖化血 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 类(主要指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 产物,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的非酶反应具有持 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因此糖化血红蛋 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 定的,与检测前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 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不受短期饮 食、运动等影响,可以任意时间静脉抽血。 通常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 过去 8~12 周平均血糖水平。 

                                                                            糖尿病前期监测方法

   1. 第一步:20~74 岁普通人群进行自 我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 

    2. 第二步: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总分 ≥ 25 分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专家 小组提出可以将 OGTT 1h ≥ 8.6 mmol/L 作 为筛查糖尿病前期的阈值。这个阈值有助于 更准确、更早地发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1712214158146.png

    3.40 岁以上人群推荐每年至少检测 1 次空腹静脉血浆血糖。

    4. 空腹血糖受损,建议每年至少检查 1 次 静脉血浆空腹血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血脂紊乱、吸烟、冠心病、慢性肾病、白蛋白尿等。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

     糖尿病前期可从饮食、身体活动、心理 和药物治疗几方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控制热量摄入,减少每日进食总热量, 可进食饱腹感强、热量低的食物如水煮鸡胸 肉,低卡路里水果如苹果、西柚、草莓、樱 桃、火龙果等;可进食所有蔬菜。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以全谷食物 为主,辅以高膳食纤维、低糖、低脂肪的多样 化膳食模式。 

    3. 减少脂肪酸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 油类,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少煎炸,少吃动 物脂肪,烹调时用植物油,味道以清淡为主。     

    4.摄入各种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 鱼肉、虾、鸡鸭肉、瘦牛肉、羊肉、猪肉、大豆等。

    5. 减少单糖摄入,单糖主要存在于各种 水果中,将糖控制在每日 50g 以下,包括来自 食物和饮料中的糖,尽量不喝、 少喝含糖饮料。

     6. 减少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 摄入,即使部分无糖食品,摄入 到体内可以转变为葡萄糖。 

     7.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6 g。

     8. 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戒 烟、适量饮酒。成年女性每天喝 1 杯或更少,成年男性每天 2 杯 或更少,最好不饮酒。

     9.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睡眠不佳会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 系统释放较多糖皮质激素,导致葡萄糖产生 增加、利用减少,最终影响血糖控制。

     10. 进食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降低人体 对血糖的控制能力,易造成空腹血糖升高,胰 岛素抵抗,从而导致 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升高。

     11. 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要加强运 动,保持体质指数(BMI)<24 kg/ m2 ,或体 重减少 5~10%。

     12. 加强运动锻炼,提倡进行中度至剧 烈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有氧和阻力锻炼的组 合,每周大于 150 分钟。个人根据自身年龄、 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适时调整运动计划。 推荐有氧运动的形式,如快走、慢跑、骑自 行车、游泳、健身操等。每周可进行至少 2 次抗阻运动,器械或负重练习,每次 2~3 组, 每组重复 8~10 遍抗阻运动,组间休息 2~3 分钟,每周 3 次更理想。

     13. 药物治疗,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或伴 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可服用二甲双胍。特别年 龄 25~59 岁、肥胖体型(BMI ≥ 35 kg/m2 )、 空腹血糖≥ 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0% 的成年人或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可 服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

    14. 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保持心情平稳,减轻身体和心理压力。 

    15.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症状。

科普3月28日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