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9-08 总第46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9-08 总第46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8期

发布时间:2016-09-08

消化

标题导航

食管鳞癌筛查三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6-09-08来源:《医师报》作者:赵桂平  阅读: 56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食管癌作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发病率在我国大陆居所有肿瘤第四位。 我国食管癌以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为主,占食管癌90%以上。

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随着消化内镜治疗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早期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已成为趋势,研究显示早期食管鳞癌微创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85%~95%。

因此,开展食管鳞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哪些人群需行食管鳞癌筛查

(1)食管鳞癌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1条者视为高危人群:

★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 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

★ 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

★ 本人有癌症史;

★ 长期吸烟史;

★ 长期饮酒史;

★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胃镜检查   

推荐胃镜检查作为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精检筛查的常规手段,有条件者予以色素内镜检查、电子染色内镜检查,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胃镜检查是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早期发现和治疗食管鳞癌。

胃镜检查对病变的检出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被检查者合作配合情况、内镜医生的内镜操作技术及对病变的识别能力以及检查时间等。

色素内镜

在食管鳞癌筛查时,选择1.2%~2.5%碘剂对食管黏膜喷洒,可提高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由于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或消失,故遇碘后出现淡染或不染色,能清楚显示病变与正常区域,借助于“粉色征”有助于识别病变黏膜的部位及范围,利于定位与活检,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电子染色内镜

包括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等。 在不延长内镜检查时间的前提下,电子染色内镜对病变诊断的敏感性要明显优于白光内镜,并且可避免过多活检而影响内镜下的治疗。

不推荐使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拉网细胞学检查进行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病理组织标记物、肿瘤蛋白质组学等检查目前仅作为研究, 暂不建议应用于人群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