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28 总第46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28 总第46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2期

发布时间:2016-07-28

新闻

标题导航

随机血糖可预测心血管风险

发布时间:2016-07-28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编译 牛艳红 许菁  阅读: 169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但糖尿病阈值以下的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联尚不明确。近日,一项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中约47万无糖尿病人群的7年随访结果发现,随机血糖(RPG)水平较高者心血管病风险也较高,即使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JAMA Cardiol. 7月20日在线版)

研究者表示,在我国无糖尿病的人群中,RPG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独立且持续相关。该结果支持,应考虑将血糖水平作为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的一个持续性变量,而非单纯是否有糖尿病,而且在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阈值时即应考虑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该项研究显示,从RPG>4.0 mmol/L起,RPG水平就与心血管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PG>5.9 mmol/L时,RPG水平每升高1 mmol/L,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

同样,RPG水平每升高1 mmol/L,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约10%(图1)。主要冠脉事件(HR=1.10)、缺血性卒中(HR=1.08)、主要闭塞血管病(HR=1.08)均与RPG水平显著正相关;脑出血的相关性稍弱,但也较显著(HR=1.05)。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首次有力证实,RPG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填补了国内相关证据的空白。空腹和餐后血糖虽然是较RPG更有力的血糖指标,但由于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非空腹状态,因此非空腹血糖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联更为密切。RPG可能是可靠且实用的血糖指标。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开展。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研究纳入来自中国5个城市和5个农村地区的46万余例受试者,年龄为30~79岁,基线时无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