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如何在诊疗过程中提高效率,做好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以降低再入院率;如何帮助心血管疾病诊疗机构和主治医生,以有效、快速的方法提升诊疗和科研水平,高效工作,同时降低医疗成本,且更好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直击心血管病治疗三大“痛点”
首先,数据采集和管理严重依赖手工、格式不够规范,令心血管病临床数据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不利于病情追踪,科研效率低。其次,影像设备的精确度不够、诊断结果出现多样性,大大影响了心血管病的精准诊断和有效的介入治疗。最后,院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患者体征、用药、生活习惯等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患者再入院率高,加大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解决方案
要想解决上述三大“痛点”,就必须改变目前被动式、碎片化和断裂的医疗服务链。秉承“创新为你”的理念,飞利浦利用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多年积累和领先科技,提出了“健康关护全程”的概念,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心血管健康管理门户(ICHM),通过整合硬件与软件,打通院前、院中、院后各个环节,并实现各环节数据互联。
第一,有效利用临床数据,打造心血管健康管理门户(ICHM)
在疾病预防方面,飞利浦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一系列可穿戴数字产品提高预测、预防慢性病的能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飞利浦拥有心电图机、超声、CT、MR、X-ray、血管造影机等丰富的产品组合,能满足医院和医生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不同需求。
在医疗信息化方面,飞利浦针对临床路径各个环节的需求,开发了相应的医疗信息系统,帮助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提高管理和诊疗效率及水平;打破信息孤岛,将设备和系统在心血管病健康关护周期所产生的数据,全部集成、整合到飞利浦持续健康管理门户,实现数据互联,同时凭借强大的专业后台分析能力,打造一个真正的心血管领域信息化平台。
第二,中国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平台(NCDR)
飞利浦协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设了“中国心血管临床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与医院临床系统的数据集成,加上手工数据补录,以及与院内的心血管临床数据仓库(CDR)※1系统直连,达到数据串联和共享,提升了中国心血管病的诊疗、科研效率水平,以及病患健康管理和诊疗质量水平。(※1由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疾病十大医院”中,已有6家使用了以心血管临床数据库为核心的飞利浦心血管IT解决方案)
第三,院后慢病管理,系统化降低再住院率
以飞利浦在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术后管理做得好可降低再入院率,特别是心血管术后患者,再入院率降低40%以上;进而降低医院约20%~30%的医疗成本。飞利浦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创新,研究开发了针对心血管病患者“院后管理”的心血管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并密切评估其临床效果。
基于该系统产生的临床数据将通过服务器在云端连接,实现上下级医院和家庭的互联,使得患者能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获得医疗服务。
创新科技构建数字健康平台
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与数字化密切相关,价值链的转移也正由设备向软件和服务转移。为了更加充分地释放医疗数据的价值,飞利浦开发了数字健康平台,帮助医院及合作伙伴更加自由的整合应用医疗数据,真正让数据在健康关护中流动起来,按需实现全程健康关护管理。
旨在搭建新兴互联网+健康产业接入传统医疗资源的桥梁,让海量消费级健康管理数据真正为医疗所用,为创新大健康生态夯实基础。
互联协作的整合解决方案 提效降成
飞利浦提出的“健康关护全程”理念,利用科技创新将软、硬件整合,充分发挥这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互通互联。
一方面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患者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极大地改善和巩固心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提升医院的医疗效率,节省医疗资源并大大降低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