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28 总第46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28 总第46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2期

发布时间:2016-07-28

新闻

标题导航

医改:再用10年 推动8项改革

发布时间:2016-07-28来源:《医师报》作者:记者 杨萍  阅读: 181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本报讯(记者 杨萍)“几十年前,中国在卫生领域推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等创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数亿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长预期寿命是可能的。今天,中国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7月22日,一项由“三方五家”历时两年的医改联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对中国医改充满希望。

“三方五家”,即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指出,过去30多年,中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同时,在卫生领域的成就斐然。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对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显著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强化,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更加均衡,服务公平性和可负担性得到改善,大幅降低了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以及传染病发病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

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应当坚持医改方向和目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从目前以医院为中心、侧重服务数量和药品销售的模式,转向以健康结果为重点、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建立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报告在20个背景研究、30多个案例分析、对中国21个省开展实地调研以及6次技术讨论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务实而具体的改革措施(见下表),以建立高价值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和筹资模式。报告还建议,中国需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施和推广这些改革。


◆ 建立“以人为本的优质的一体化服务”(PCIC)新模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这一新模式将围绕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通过电子工具和数据共享,实现与上级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整合。

◆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加强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合作,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负责卫生领域系统性质量和绩效的改善,包括公共和民营部门。

◆ 让患者熟悉并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对卫生体系的信任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关其自身健康服务的决策过程。

◆ 改革公立医院,使其更加侧重疑难重症的治疗,将常规性服务转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 改变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

◆ 提高医务人员的地位,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大的支持,建设适应新型服务提供体系的卫生人力队伍。

◆ 允许合格的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与公立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协同发展,并建立适当的市场监管机制。

◆ 根据疾病负担、人口分布状况及日常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卫生领域公共资本投资的优先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