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治疗后
应控制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可能并不会提高患者生存率。(BMJ.7月20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28 220例在1998-2011年诊断为甲状腺癌的美国患者,研究队列一直随访至2013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
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治疗后为监测甲状腺癌复发,56.7%患者曾至少接受一次超声检查,23.9%患者接受一次放射性碘扫描,14.9%患者接受一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扫描。
1998-2011年,癌症发病(RR=1.05)、影像学检查(RR=1.13)及复发治疗率(RR=1.01)增加,但死亡率的改变并不显著。在多中心分析中,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的可能性更大,如手术、放射性碘治疗或放射治疗。此外,除放射性碘扫描外,其他影像学检查并未显示出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改善的相关性。
对此研究者表示,疾病初步治疗后应控制不必要影像学检查。
严重脓毒症患者:
高剂量亚硒酸钠与降钙素原指导抗感染治疗不改善预后
德国一项研究表明,高剂量亚硒酸钠和基于血清降钙素原算法引导的抗感染治疗,不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
研究共纳入8174例患者,1089例(13.3%)有严重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纳入意向治疗分析,比较亚硒酸钠(49.9%)与安慰剂组(50.1%)、降钙素原指导(50.7%)与没有降钙素原指导(49.3%)。
数据显示,亚硒酸钠组与安慰剂组相比,28 d死亡率分别为28.3% 和25.5%(P =0.3)。降钙素原减少了4.5%的抗菌药使用;但不管有没有降钙素原的指导。此外,降钙素原不影响诊断或治疗程序的频率。
研究者表示,这些结果不支持危重患者口服大剂量亚硒酸钠;同时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无论高剂量静脉注射亚硒酸钠,还是降钙素原指导的抗菌治疗,不改善28 d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