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这样的增长引起了对日本癌症筛查方案效果的关注。
虽然市民受益于全民健康保险,但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集中在三级预防和疾病治疗,而二级预防(筛查)仅是低优先级。通过市政府主办的项目、自愿基础上的个人或集体的部分或全面健康检查,公民有很多筛查癌症的机会。然而,这两种癌症目标人群的参与度只有35%。
本综述中,作者讨论了日本乳腺癌和宫颈癌预防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与国家癌症控制计划的结构,导致参与率低的原因,以及克服这些挑战建议。
日本女性将受益于能增加参与度的新措施、监测筛查活动的国家数据监督方案及所有供应商之间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
本期特邀徐光炜教授结合我国的两癌现状,探讨我国如何开展两癌防控,以飨广大读者。(Lancet Oncol.2016,17:e305)
20余年来,日本虽积极地开展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但由于筛查的覆盖面有限等诸多原因,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以致此两癌不论发病率(图1)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为此,该文从医保的政策层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中日两国同为东方民族,两癌状况也颇相似。中国宫颈癌筛查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政府较重视,因此发病及死亡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近年来随着性观念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也有上升趋势。我国乳腺癌筛查开展较晚,发病率每年以3%的增幅上升(图2),目前城市的发病率已与日本相近,且有愈益加甚的趋势,农村发病虽尚较低,但其增幅及病死率均甚于城市。
因此数年前政府已响应国际抗癌联盟号召,将两癌筛查作为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正在逐步开展,为此今借鉴日本的经验,反视我国的两癌筛查,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癌症防控工作。
日本是一办事严谨的国家,对癌症筛查更具有丰富的经验,其胃癌筛查不论从技术方法,组织建设,及运行操作均为全球列为典范,获得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佳效,其结肠癌筛查也继之获得成功。唯独女性两癌筛查虽循国际抗癌联盟推荐的经典之法,认真加以实施,历时多年却未获成功,两癌不但死亡率未降,且发病率反升,岂非应引起我辈重视,特此抛砖,盼同道共议,以助我国防癌事业的开展。
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行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王翔教授团队一项研究表明,对早期乳腺癌,乳腺肿物活检后选择适当示踪方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中华肿瘤杂志.2016,38:548)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SLNB已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方式。乳腺肿物活检术后对乳腺癌患者SLNB的检出率、准确性和敏感度等指标是否有显著影响,目前尚无相关指南和标准临床参考。欧美国家由于术前穿刺的普及较少遇到乳腺肿物活检术患者,而我国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仍首选肿物活检代替穿刺,因此,此类患者是否可行SLNB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临床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195例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行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195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2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测阳性,准确性为97.6%,灵敏度为95.0%,假阴性率为5.0%,特异度为100%,假阳性率为0。患者的年龄与局部切除术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