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 黛瓦 、青天 、白鸽”,CDS主委翁建平教授直抒本次年会的形象基调。12月9日~12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5)”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围绕“创新、规范、普及”的主题,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广度与深度并重、交流与培训并举、学术与公益兼顾等特点,学术氛围浓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彩纷呈。
翁建平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说,CDS多年来牢记使命,开拓创新,重视科研工作,关注临床实践,强调患者和公众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于全院士作题为“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建设的几点体会”的主题报告。魏院士指出,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疗是前沿医学手段,是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平台的建设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此外,生物治疗产品的规模制备是实验室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关键和技术瓶颈,而高通量研究流程和技术手段能大大提高转化效率、缩短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时间。
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重点阐述了结构生物学在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中的作用。饶院士引用吴冠中先生的“似舞蹈,狂草,是蛋白基因的真实构造”形象地描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饶院士指出,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是结构生物学的利器,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引领精准医学,X光自由电子激光和冷冻电镜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翁建平: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正当时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1型糖尿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国家把1型糖尿病纳入大病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的疾病、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CDS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呼吁,大家对该领域应予以关注、重视并投入研究,积累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研究证据。
IDF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约79 100名儿童被新诊断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每年增长近3%;中国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1.5/10万人,为全世界患病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WHO DIAMOND(中国)研究显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约0.59/10万人年,较北欧高加索人低约365倍。北京地区基于医院的1型糖尿病回顾性调查所得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被低估;我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
全国14个中心基于医院的未成年人糖尿病回顾性调查,查阅433余万例0~18岁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了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类型构成比,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14岁以下儿童糖尿病患病趋势;但由于无法对发病率计算的分子及分母进行定义,故并未涉及发病率。
翁教授介绍了上海、广东等地区的1型糖尿病回顾性调查。他指出,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将首次提供我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且覆盖全年龄段研究。
翁教授强调,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但1型糖尿病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血糖控制难度大、血糖控制差、达标率低,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对自我管理要求高等。
John Buse:糖尿病心血管安全与获益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前任主席、北卡罗来那大学John Buse教授作了“糖尿病领域心血管终点研究利弊”的主题报告。Buse教授回顾了ACCORD、Steno-2、UKPDS等多项研究后指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具有重要获益,糖尿病一经诊断即起始强化治疗可长期获益。Buse教授通过对近期糖尿病研究(ACCORD、ADVANCE和VADT)的对比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越晚患者获益越少。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更多显示了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而非心血管获益,直到EMPA-REG研究结果公布。基于EMPA-REG和SPRINT研究及ACCORD研究中的血压亚组分析结果,Buse教授对中国2016年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提出预想:对于已知合并心血管病且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合恩格列净可能是合理的。
纪立农:诊断和筛查糖尿病,血糖还是HbA1c?
来自96个人群的纳入331 288例的研究显示,采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种指标诊断和筛查糖尿病所得到的结果影响很大,且仅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要高于仅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的患病率。
CDS前任主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纪教授指出,采用OGTT与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各有优缺点。
OGTT的优点:是诊断的金标准,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关;缺点:测定需空腹,耗费时间,生物变异性大,缺乏重复性,空腹、餐后2 h血糖缺乏一致性。
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优点为:不需要空腹,节省时间,日间变异性低,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关。
纪教授强调,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分别根据血糖或HbA1c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而独立获得,缺乏个体精准性;符合血糖和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的糖尿病患者仅有部分重叠,部分患者仅满足血糖或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缺铁性贫血或缺铁状态是导致HbA1c与血糖分离的主要原因。
此外,符合血糖或HbA1c的糖尿病诊断切点的部分个体仅轻度非进展性血糖增高,这些个体并发症发生风险非常低,在目前的血糖诊断体系下被“误诊”为糖尿病;基于群体研究中血糖和基于HbA1c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和适用的人群特异性;建立在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是实现精准诊断糖尿病的必经之路。(下转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