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7 总第43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7 总第43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4期

发布时间:2015-12-17

循环

标题导航

讲创新 谈规范 话普及(上接第14版)

发布时间:2015-12-17来源:《医师报》作者:武冬秋  阅读: 42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滕卫平:1型糖尿病表观遗传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滕卫平教授就“1型糖尿病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发表大会报告。

滕教授首先介绍了表观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表观遗传学定义、疾病发生、核小体结构等。滕教授指出,表观遗传学存在三种异常,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引起1型糖尿病(T1D)的表观遗传学异常的因素,包括INS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T1D特异的甲基化变异位点、HLA-DRB1、HLADQ及CTLA-4基因、Treg细胞miRNA的表达异常。另外,T1D五阶段发病学说,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应激,免疫系统异常,Insulin分泌减少,血糖升高,C肽耗竭。滕教授重点概述了表观异常的三大内容:1型糖尿病;DNA甲基化(对1型糖尿病孪生子的研究实验);miRNA。

最后,滕教授总结,表观遗传学基础研究深入广泛,自身免疫病的表观遗传学显著进展,可以借鉴以及T1D表观遗传学的热点:

☆ T1D易感基因的表现遗传,例如HLA-DR,HLA-DQ,FOXP3;

☆ 特异的去甲基化DNA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

☆ 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T1D;

☆ miRNA监测、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贾伟平:生物标志物对糖尿病早期防治具重要意义

CDS侯任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指出,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以及评价药物或质量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贾教授介绍,通过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糖脂代谢调控中的分子机制,首次发现了血清血清FGF21水平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早期预警价值。首次发现了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是一种血清分泌型蛋白,其水平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水平可独立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用能现状增加预测作用。

贾教授提到,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是另一类主要研究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主要包括蛋白组、脂质、脂肪酸和胆汁酸。

贾教授指出,生物标志物能更早发现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过早期预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人群研究进行验证以及未建立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

2015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发布

新增院内血糖监测,严格化精准度标准

本届年会上,2015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发布。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教授就指南进行了解读。

新指南根据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和动态血糖监测这现有的5类血糖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分为在医院内进行的床旁快速监测(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不同患者群(生活方式干预者、口服降糖药者或胰岛素治疗者)的血糖监测方案有一定区别。例如,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新指南新增了医院内血糖监测推荐,其中以POCT为主,同时梳理了影响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诸多因素——血糖仪的准确性、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干扰性因素和操作者技术。因此,需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监测行为、保障血糖监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2011年1月10日,原卫生部(现卫生计生委)出台《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对医疗机构选择血糖仪提出了包括“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等10项要求。新指南首次引入了ISO15197:2013版血糖仪精准度要求,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更加适合院内血糖管理。

HbA1c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但在我国暂不推荐用于糖尿病诊断,因为HbA1c具有种族差异,中国人群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可能有别于国外标准,且我国HbA1c监测的普遍化、标准化程度偏低。

GA是在糖化血清蛋白(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GA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较GSP更精确,近年来开始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但GA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尚缺乏公认的正常值。上海与北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人群的GA正常参考值,分别为10.8%~17.1%和11.89%~16.87%。目前GA一般用于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和筛查糖尿病,研究证明GA与糖尿病并发症也有良好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管理中,1,5-AG可作为辅助的血糖监测参数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但1,5-AG在糖尿病筛查、诊断中的意义尚待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证实。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