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7 总第43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7 总第43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4期

发布时间:2015-12-17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期待心脏康复的“蝴蝶效应”

发布时间:2015-12-17来源:《医师报》作者:吴永健  阅读: 51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心脏康复成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具有投入小,花钱少、见效快、社会获益大的巨大优势。然而,我国医疗行政部门、医院、医生等仍未意识到心脏康复的“蝴蝶效应”,很多医院缺乏心脏康复方面的专家和设施。

注重宣教团结各方力量 

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多为康复亚专科模式和心血管内科模式。心内科医生由于工作繁忙致使心脏康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康复亚专科因没有很好的宣教致使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心脏康复治疗。

心血管医生应重视心脏康复,应发挥“心脏康复核心纽带”,使患者意识到心脏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康复科医生,搭建“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平台。

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应团结一切力量,护士在心脏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负责宣教、康复处方执行等;社区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方便的心脏康复平台;医疗器械企业的加入,不仅有助于推进了心脏康复器材及设施的研发和更新换代,而且将会为心脏康复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中西医结合开创心脏康复新模式 

当心脏受到疾病的“打击”后,只有正确的治疗+心脏康复,才能“重铸”我们的心脏,使心脏尽可能恢复正常工作。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结合中医药元素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调理和训练;与国际心脏康复理念一致,互相借鉴,互为补充。中医在很早就有了“中医心脏康复”的理念,强调整体辨证,关注疾病预防、精神心理、营养对疾病的影响。

研究证明,太极拳、八段锦配合中药针灸等康复理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形神共养理论,是我国传统医学指导康复的理念。

我国心脏康复的开展在西医心脏康复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元素,将会开创心脏康复的新模式。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