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7 总第43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7 总第43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4期

发布时间:2015-12-17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心脏康复的中国元素

发布时间:2015-12-17来源:《医师报》作者:毛静远 毕颖斐 郑颖  阅读: 51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随着各种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推广,大量的患者得以救治,心脏康复必然成为人民对健康服务的进一步需求。目前,国际上心脏康复已有完善成熟的方案,我国已经接轨应用,并形成了方兴未艾的可喜之势。

在学习应用国际成熟方案的同时,国内学者也关注到了中医学在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等心脏康复方面的优势。

辨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经过现代方法治疗的冠心病、心衰等心脏病患者,仍有头晕、乏力、纳呆、多汗、失眠、便秘等伴随或继发症状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患者阴阳气血盛衰选用合适的中药治疗,能够调整机体整体状态,有效缓解伴随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外敷、熏洗等具有协调阴阳、通畅血脉的作用。采取针药等中医综合方案,往往能收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动静结合达到形神并养

中医养生注重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心脏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利于机体康复。特别是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形体运动,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和谐、刚柔相济、富于变化的特点,且无特殊场地的要求,便于开展,其对心血管病康复的良好效果已被研究所证实。

善用食疗注重饮食调理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依赖大地所产之五味而生存,饮食有节、五味摄入得当是中医心脏康复的重要内容。根据“药食同源”理论,在医生指导下将食物进行四性五味分类,制作药膳、药茶、药粥,并根据患者中医体质进行针对性食用,可促进机体康复。

调节情志避免七情过极

中医理论强调形神一体、五脏相关,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过极均易损伤心脏。因此拥有乐观豁达、从容大度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心脏康复大有裨益。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脏康复专委会的成立,必将促进中医学特色的融入,为我国心脏康复注入中国元素,建立中国方案,显示独特优势。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