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19次全国学术会议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对《中国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管理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该共识是中国首个T2DM合并肥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很高。肥胖与糖尿病两者由于具有共病机制,即胰岛素抵抗,因此二者常形影相随,犹如“孪生兄弟”。
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2DM患者中有约2/3患者为超重或肥胖。中国T2DM患者中,腹型肥胖约占50%,腹型肥胖是内脏脂肪堆积的外在表现,提示需更多关注腹型肥胖。
【共识要点】
诊断标准符合两种疾病诊断
共识指出,符合两种疾病诊断(表1、2)的患者即可按照T2DM合并肥胖进行管理。
综合控制各项目标
T2DM合并肥胖专家共识对各项控制目标值进行了推荐。非空腹血糖控制目标<10.0 mmol/L。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值与普通T2DM患者控制目标相同,空腹血糖4.4~7.0 mmol/L、HbA1c<7.0%即为达标。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总胆固醇<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等。
治疗应兼顾降糖、减重
共识指出,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管理应降糖、减重双管齐下,综合评估患者血糖和肥胖程度,根据HbA1c、体质指数(BMI)、腰围制定管理策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于超重患者应尽量使腰围达标,BMI降至24 kg/m2以下;超重且腰围超标患者至少减重3%~5%。
对于HbA1c已控制在7%以下的患者维持目前降糖方案,HbA1c在7%以上的患者,在减重的同时调整降糖方案。同时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全程,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上述处理6个月无效,可考虑其他降低体重的治疗手段。共识推荐了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管理流程。
共识建议,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应根据不同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选择,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应优先考虑;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肥胖T2DM患者,建议联合使用至少1种其他降糖药物,从而减轻由于胰岛素剂量过大引起的体重增加;体重控制仍不理想者,可短期或长期联合使用对糖代谢有改善作用的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
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体重的影响也不同。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必须兼顾血糖和体重,即以降糖同时减轻或不增加体重为宜。与二甲双胍、磺脲、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DPP-4抑制剂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在这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整理 马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