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对患者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国内外心脏康复取得不少成果,但其深度和广度仍需创新和发展。尤其国外康复运动治疗的单一性限制了心脏康复在我国的广泛开展。
中西医结合的心脏康复在循证医学支持下,从综合全程科学的角度,从整体观、辨证论治的角度,结合实验医学和经验医学,创新为我国更易推广普及的心脏康复新模式。
近两年我国心脏康复迅猛发展,模式是以整体医学评估为基础,通过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物理治疗、中医疗法等核心处方的联合干预,为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及整个生涯中提供的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多方面所给予的全面和全程康复和管理,通过二级预防实现生命预后的全面改善。
心脏康复由多学科治疗小组完成临床心脏康复程序。团队包括心内科、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运动医学、精神病学、营养学、药学专业等。人员由医生、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运动治疗师、心电技师、康复师、临床药师、社会工作者等组成。
心脏康复分为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住院期间患者配合医疗的愿望强烈,依从性强,入院后即是启动康复程序的最佳时机,病情稳定即进入心脏康复流程。由三级医院示范下的Ⅰ期康复,并通过医联体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依托心脏康复的互联网+和远程慢病管理平台,实现社区家庭的ⅡⅢ期康复。这种模式在我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形势下,节约优化医疗资源,解决基层康复的标准化问题,强化患者自我管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它给传统康复的局限性带来新机遇,突破医疗人力、能力不足的瓶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持续性医疗变为现实。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大步迈向老龄化社会,探索创新和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无疑对心血管病高发的“新常态”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