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率高,预后差。在众多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中,门静脉癌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30%~50%的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存在门静脉癌栓,此类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仅有2.7~4个月。目前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大致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TACE)、放疗、靶向药物,以及两种或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笔者对此类患者做了系统性分析,提出了国内首个门静脉癌栓的分型标准(程氏分型),在此分型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几家著名的肝胆外科中心,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做了系统性评估,相关成果发表在《Medicine》杂志。
该研究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及国内其他三家肝胆外科中心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发现对于门静脉癌栓Ⅰ、Ⅱ型患者(癌栓侵犯门静脉Ⅱ级分支、Ⅰ级分支),手术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门静脉癌栓Ⅲ型(侵犯门静脉主干)患者,TACE联合放疗的疗效优于其他的治疗手段。
对于门静脉癌栓Ⅰ型(癌栓侵犯门静脉二级及以上分支)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远高于TACE治疗、TACE联合索拉菲尼及TACE联合放疗。对于门静脉癌栓Ⅱ型(侵犯门静脉Ⅰ级分支)患者,手术治疗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中位生存为12.51个月,远高于其他三种治疗方案。而对于门静脉癌栓Ⅲ型(侵犯门静脉主干)患者,TACE联合放疗可获得较满意的生存时间,患者中位生存为8.9个月,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
该研究首次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法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进行横向比对,最终得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结果,并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有望帮助不同分型的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后续进行的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进一步验证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