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3-26 总第39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3-26 总第398期
返回上层

总第398期

发布时间:2015-03-26

关注

标题导航

逐梦 筑梦 问道诺奖

发布时间:2015-03-26来源:《医师报》作者:张雨  阅读: 58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中国籍作家莫言,这是中国政府承认的首位中国本土诺贝尔奖得主。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籍科学家迄今仍未能突破。 也许我们该认真地反思,承载着国人数十年痛与梦的诺奖,到底值不值得争取?诺奖离中国还有多远?逐梦之旅上,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恰逢此时,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以下简称诺奖峰会)推出的“诺奖之星”评选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活动方宣布,荣获“诺奖之星”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将获得“诺奖之星”专项基金的资助,选送至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室,获得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指导,以期缩短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与诺奖之间的距离。

这到底是急功近利搏出位的炒作,还是民间有识之士为家国情怀、民族复兴的放手一搏?为此,本报记者多方走访,力求呈现给广大读者一幅真实、客观的全景画面。

blob.png

诺奖应该作为科学家的毕生追求吗? 

科研领域,近年来一直存在“慢下来”的提法,有人不禁问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争这个奖呢?是不是有些太功利了?”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面对这样的声音,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2015诺奖峰会组委会主任委员赵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凡是得到奥运会金牌的选手都是最优秀的,诺贝尔奖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和世界最高水平竞争的能力,那么我国的科技水平,就将永远处于“made in China”的状态,而非“中国创造”。“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那么中国明天所面临的情况,将会比今天更糟。”

对于“急功近利”的说法,赵平严肃地表示:“这种思想完全要不得。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并不说明中国没有具备获得诺奖水平的专家,但是可以说明我们要跻身世界科技的象牙之塔还存在着问题。”

blob.png

问鼎诺奖,中国还存在哪些问题?

思维模式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对于科技的创新有着一定的制约。对此,2009年生理学医学诺奖得主、2015诺奖峰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Jack W. Szostak的说法一语中的:“一个真正好的科学家应该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之一当然是创造力,以及能够开发有别于任何其他人方向的科研能力。”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顾问、美国杜克大学肿瘤中心主任Herbert Kim Lyerly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需要建立“允许质疑、挑战权威”的大环境。他本人当年作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亲眼目睹了很多曾经被盖棺定论为没有疗效而弃之高阁的药物,后来经过发展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疗效。

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几乎永远是分析各项问题时的终结点。赵平谈到,以制药为例,一个国营药厂的领导,按规定最多在位10年,如果他倾其全力去研发一种药物,胜负的比例可能在1:9,那么他的失败将使他面临灭顶之灾。万一研发成功,那么他按期按时“退位”,所有的功绩便和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了。“这种机制下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药品,有多大的可能?”

如何突破诺奖之路上的壁垒?

中国科技进步,不能只靠国家的推动,还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条件,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桎梏,充分激发、释放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力量对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万众创新的热潮。

关于这一点,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组委会执行主任张炬先生在诺奖之星首轮筹备会上的一段讲话很能说明问题:“关于诺奖之星,我们不仅要给医学界广大中青年骨干创造一个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在业界唤起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平等自由的学术之风!我们深知,仅凭个体绵薄之力,短期内达成如此宏大的目标还有相当难度;但我们也深信,只要我们业界专家同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踏实走好每一步,再遥远的梦想,也能实现!”

逐梦千里,始于跬步。有时候创新不能被公众理解,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就诞生了!“诺奖之星”能否成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许海峰,我们拭目以待。 

链接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是“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在中国举办的年度国际医学峰会,是“诺奖中国行”系列活动之一。协会由诺贝尔奖医学评审会委员、诺贝尔奖医学生理学得主理查德·罗伯茨(Richard J. Roberts)爵士、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教授发起,旨在建立起诺贝尔奖得主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学术交流的平台,将国际前沿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和生产力,激发青年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激情和使命,造福全人类。

2014年3月23日, “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峰会得到中组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亲临现场并致辞。相关医药协会、医学院校领导,5位诺奖得主,二十余位中美院士,同近千位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在医学界取得了广泛影响。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