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3-26 总第39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3-26 总第398期
返回上层

总第398期

发布时间:2015-03-26

学术

标题导航

聚焦国人原创研究 彰显我国介入实力

发布时间:2015-03-26来源:《医师报》作者: 牛艳红 董杰  阅读: 43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3月19-22日,第十三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在京召开。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介绍,CIT在第2个十年中将延续“合作(Cooperation)、创新(Innovation)、转化(Transition)”的主题。本届大会由34家国际与国家学会和心脏中心支持,主席团成员达791名;共设置114个论坛,1200余场报告,示教演示达40余场,并发布了14项最新研究。而且,《导管术和心血管介入》与CIT 2015合作出版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研究进展”特刊,8项中国原创研究将在特刊上发表。大会共同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artin B. Leon表示,从中国取得的成果、介入医生精湛的技术来说,中国堪称是世界心脏介入发展的佼佼者。

全体大会报告

blob.png

Martin B. Leon教授

TAVR 2015:收获、争议及发展方向

Martin B. Leon教授在全体大会上报告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2015年所取得的收获、所面临的争议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Leon介绍,TAVR在2014年已取得诸多进展。首先,TAVR成为高危主动脉狭窄(AS)患者的替代选择,而为高危患者提供一种低创伤治疗选择正是TAVR的初衷。其次,建立了心脏瓣膜团队概念,目前这已成为TAVR获得最佳临床预后并被临床接受的基本条件;再次,接受了严格的临床研究验证,自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倡议以来,多项随机临床试验(PARTNER、US CoreValve)以及注册研究(如TVT)发布,将TAVR研究推向高峰,使其学术价值获得认可并成为指导临床决策的基础。

而在2015年,TAVR取得更多的成就。第一,合理推广并进行有序培训,通过学会制定中心选择标准,开展聚焦于最佳临床实践的结构化多学科培训项目,促进了TAVR的成功推广。第二,设备和操作快速革新,创造性设备更新、专用配件、操作经验积累以及教育论坛等,使得这项技术日渐完善并且并发症极大减少。

但在2015年仍有诸多争议亟待解决。第一,低危AS患者应用TAVR的问题,目前在临床实践和试验中都存在将TAVR应用于低危患者的趋势;第二,设备及并发症,在缺乏明确随机试验且主要临床终点(死亡和卒中)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设备之争常演变为对技术优势的主观论断,并聚焦于较弱的次要终点,设备选择往往取决于使用者的偏好及对设备的熟悉度;第三,瓣周反流,TAVR术后瓣周反流与死亡率升高相关,而引起瓣周反流的因素很多,通过多层螺旋CT或超声可识别多种预测因素,应用三维成像确定最佳瓣膜大小是重要决定因素;第四,卒中,这是TAVR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但随着对患者选择的改进、设备和操作的完备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卒中发生率可能降低;第五,手术操作方面,目前发展趋势是最大程度简化TAVR操作,包括入路选择偏向经股动脉途径,减少全身麻醉,减少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消预扩张,减少使用复杂、高成本的杂交导管室,以及让患者尽早出院等。

关于TAVR未来发展方向,Leon认为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发新的TAVR系统,他认为未来新的TAVR将大量涌现,替代当前的标准设备并改善临床预后;二是其他附属设备等更新,包括先进的成像理念、新入路、脑保护装置等;三是将适应证扩展至低危患者,未来将有大量证据支持在低危患者中应用TAVR,并改进当前的治疗流程。

最后,Leon强调,临床医生要基于最新指南来决定AS患者的最佳干预时机;由多学科心脏团队来决定干预策略;在获得知情同意前,要告知患者当前TAVR在数据方面的空白,尤其是低危患者;说服决策者和支付者,TAVR不仅仅是一种替代选择,而应被视为主流治疗策略,应给予报销。

blob.png

中国最新临床研究公布

blob.png

I-LOVE-IT 2试验亚组分析

双抗治疗6个月更安全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徐波教授报告了I-LOVE-IT 2试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对于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BP-SES)的患者,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2个月相比,DAPT治疗6个月的主要疗效相当,且更具安全性。

该研究由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担任主要研究者,共纳入全国32家中心的1892例患者,随机接受6个月或12个月DAPT。随访18个月时,DAPT 6个月组与12个月组的净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及靶病变失败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明确/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但DAPT 12个月组出血事件风险更高。

blob.png

DRAGON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事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报告了DRAGON研究随访7 d的结果。该研究发现,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相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更高,而且轻度出血和总出血,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该研究纳入2042例拟行介入治疗患者,按照2 :1的比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途径组。结果显示,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9.6%和98.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和2.1%。随访7 d时,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99.8%与99.2%);但经桡动脉途径组的无轻度出血(99.6%与98.8%)与无总出血(96.5%与94.1%)的比例均高于经股动脉组,临床成功率也更高(96.5%与94.1%)。

blob.png